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遼寧沈北新區:把稻田種成藝術品

2016年08月29日 15:3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沈陽市沈北新區的創意稻田畫近日進入最佳觀賞期,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觀賞。 孫潛彤攝

  巨幅的大鬧天宮畫面鋪展在寬闊的稻田上,微風拂過,畫作人物像是舞動起來,栩栩如生。你不會想到,如此巨大的畫作出自普通農民之手。他們是遼寧沈陽市沈北新區錫伯族鄉鎮的新型農民,把勞動化成藝術,再通過藝術引來觀光遊客。“稻夢空間”景區佔地千余畝,這些田里種出的有機水稻以及組成的畫作都成了都市人的最愛。

  稻田藝術畫主要靠種植各種不同顏色的彩稻來作畫。經營稻田畫的沈陽錫伯龍地創意農業總經理趙愛軍告訴記者,稻田畫主要利用衛星定位技術,事先設計好要表現的圖形,利用透視和3D技術,用矢量法定點定樁連線人工填色,通過種植9種不同顏色葉子的水稻繪制出不同風格的稻田畫,最後通過人工修剪控制稻秧株高,從而讓圖案呈現出立體、平面、鏤空、線條4種不同風格的稻田畫。近年來,稻田畫日益受到遊客的歡迎,去年景區遊客達12萬人次以上,旅遊收益超過500萬元。

  “稻田畫帶來的附加值不僅是旅遊”,趙愛軍告訴記者,“稻夢空間”產業園是沈陽現代創意農業的一個窗口。景區內設有“農事學堂”,農民與參觀者互動體驗割地、插秧、手工玉米脫粒等活動,鼓勵人們走進田園體驗農民生活,為綠色農產品打開銷路。

  稻田里的藝術創作不僅吸引了城里人,其綠色水稻的標準化種植方式也吸引了農民。產業園以稻田畫為媒,著力推廣標準化種植綠色水稻。產業園與600多戶農民簽訂協議,由產業園提供稻種、有機肥,農民按照標準種植綠色水稻。今年標準化種植綠色水稻達1.2萬畝,訂單綠色水稻產銷6000噸,帶動農民人均增收 8000元。產業園計劃在5年內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讓更多農民分享創意農業的紅利。

  據介紹,近年來沈北新區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步伐逐年加快,地方政府全面加大了創意農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創意農業豐富傳統鄉村旅遊,帶動農產品加工、服務業、交通運輸、建築、文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業高收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