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東莒南縣:茶葉名片吸引遊客觀光

2016年09月05日 09:00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炎炎夏日,如果你走進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金龍湖畔鬱鬱蔥蔥的茶園,對著波光粼粼的湖水,空氣中飄蕩著陣陣炒茶的清香,一種清爽的感覺就會從心底升起。幾十年前,“南茶北引”讓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茶葉在金龍湖畔扎根發芽,萬畝茶園在這里匯聚成一片浩瀚的綠海,茶葉產業逐步成為當地重要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成為莒南縣農業綜合開發的一張名片。

  “茶葉產業已成為莒南縣重要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2016年,全縣茶園面積達到6萬畝,實現總產4000噸、產值4億元,從業人員3.5萬余人,每畝茶園茶農平均收益都在5000元以上。”莒南縣果茶中心主任介紹。

  縣里推廣茶葉綠色生態栽培模式,先後引進培育福鼎大白、中茶108、金觀音等優良品種,建起20個良種苗木繁育大棚,實現年繁育優質茶苗200萬株,改善茶葉品種結構;推廣“豬—沼—茶”生態循環模式,把沼液作為葉面肥、沼渣作為基肥施用,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在管理上,採用微噴節水灌溉、茶園地面覆草、病蟲害物理防治、增施有機肥等綠色生態技術。先後安裝太陽能殺蟲燈460盞、粘蟲板40萬張、栽植綠化苗木5萬余株,有效調節了茶園周邊小氣候,生產的“沂蒙玉芽”、“金龍湖”茶、“環河”碧芽春等茶葉達到綠色有機食品標準。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嚴格的管理標準,造就了“沂蒙玉芽”茶、“金龍湖”茶、“環河碧芽春”茶聲名遠播。

  實施”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揮沂蒙玉芽有限公司、金龍湖茶葉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建立了包括種植、管理、採摘、檢測、加工、包裝等全過程的茶葉生產標準體係,使茶葉走上了標準化種植的新路子。農業專業合作社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產,與茶農簽訂標準化生產協議,實施從栽植管理到產品加工、貯藏和運輸等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生產和加工。標準化生產和加工這一無形的金字招牌帶動了茶葉的大發展,產業效益不斷增加,農民嘗到了增收致富的甜頭。

  依托金龍湖生態環境資源、有利的區位交通優勢,縣里對該流域的山水林田、茶園面積、區域分布等基本情況進行實地摸底,加速土地流轉,村民既可以以土地入股分紅,又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收入翻番。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按照將“項目建在園上,園建在項目上”,把金龍湖茶文化園、環河茶文化廣場和沂蒙玉芽茶文化苑連成一片,打造了30公里的生態茶園旅遊圈,新硬化景區道路25公里、栽植生態綠化苗木4萬余株;建成“茶與健康”為主題的金龍湖廣場,形成了以天下第一壺、環河茶文化廣場、生態桃園、金龍湖茶文化園為主要內容的茶文化生態旅遊觀光線路,成為以茶文化為特色的生態旅遊觀光區,吸引了省內外的大批遊客慕名前來觀光旅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