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示范基地,工作人員正在用地籠捕抓魚蝦。報記者 陳妮 攝
“在稻田種養蝦和魚,它們的排泄物為稻田提供了天然養分和肥料,提升了稻米的風味和品質,既綠色又高效。”10月13日,記者慕名走進欽南區蝦蝦樂示范區稻蝦(魚)套養基地。230畝的示范區,金黃色的稻谷豐收在望。禾苗下,魚蝦肥美,跳得正歡;稻田邊,野花正迎風綻放,好一派美妙的田園風光。
“在自治區農業廳和市農業局的幫助下,今年4月份,我們合作社開展了稻田和蝦、魚共養共種的項目,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效果非常好。”蝦蝦樂示范區稻蝦(魚)套養基地負責人陳家珍告訴記者。綜合稻田種養是通過改造農田排灌設施,建設高標準壟溝,在種植水稻的同時在壟溝套養魚蝦、鴨或其他水產家禽類,達到一田多用,一季多收的增產增收模式。
記者看到,在稻田四周,一條寬1米,深60厘米的水道環繞其中,這就是魚蝦生長的環境。“魚苗為本地鯉魚,蝦苗是經過合作社淡化的南美白對蝦。只要在苗期投放在稻田里養殖,等到禾苗成熟前即可收獲成年魚蝦。”陳家珍說,蝦專門吃泥蟲和藻類,禾根還有很多小蟲,因此,稻田基本不用投料施肥。養殖過程中,魚蝦為稻田“鋤草、松土、增肥”,稻為蝦魚“供餌、遮陰、弊害”,形成了一個良性生態鏈條。
稻田養殖的南美對蝦市場銷售如何?記者了解到,南美對蝦一般售價為22至25元每斤,高出市場價5元每斤,而鯉魚售價為8元每斤。保守估算,稻蝦魚套養模式畝產值可達8000元,比單種水稻高出6000元。
“在稻田套養南美白對蝦,實現了從鹹水到淡水的華麗轉身,是全區稻田綜合種養的第一次嘗試。”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葉建春介紹說,針對種糧效益低下,目前我市正積極開展“稻蝦共作”、“稻魚共作”、“稻鴨燈”等種養模式示范,全力破解糧食生產“綠色、高產、高效”難題。目前,除了在欽南區尖山鎮蝦蝦樂示范區建立230畝稻蝦(魚)套養基地,我市還在欽北區穗福水稻專業合作社建立50畝稻鴨共作基地。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