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商臺青重慶行”活動聚焦兩岸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4月24日,2025“臺商臺青重慶行”活動開幕式在重慶舉行。活動以“智聯新篇 共創未來”為主題,聚焦兩岸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共同探討在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零部件供應、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加強合作。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臺商臺青代表和在渝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臺企代表130余人參加活動。
兩岸企業圍繞新能源汽車開展多方面合作
重慶市高度重視渝臺交流合作,集聚形成以廣達、英業達、旭碩、緯創、富士康、仁寶等臺資企業為主的電子資訊產業集群。去年,全市新增臺資企業95家,渝臺貿易額增長14.5%、達546億元,全年來渝臺胞人次增長138%、居重慶入境過夜遊客第二位,渝臺交流更有聲勢、融合發展更有成效。
兩岸企業家峰會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工作組陸方牽頭人蘇波表示,大陸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推進製造業科技創新和數字化智慧化升級,為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深度融合發展開創了新空間。臺灣在精密機械、半導體製造等領域的獨特優勢與大陸完整的工業體系形成優勢互補,為臺灣青年在大陸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領域創業發展提供了機遇與平臺。目前,兩岸企業已經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零部件供應、市場拓展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相當一部分臺企已經進入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了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2024年,重慶提出打造“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新能源汽車產量達95.32萬輛,同比增長90.5%。蘇波表示,重慶憑藉長安汽車、賽力斯等知名企業,以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升級為引領,帶動汽車電子、功率半導體、高端裝備、機器人等產業發展,為渝臺產業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廣闊空間。
立足產業優勢共謀發展機遇
“重慶是製造業重鎮,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2024年工業總產值超3萬億元,汽車年產量佔全國的1/12,摩托車、通機年產量全國第一,筆電年產量全球第一。”重慶市經濟資訊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涂興永在專題推介中展示的一系列數據,是重慶提供新機遇的底氣。他表示,目前,重慶正聚力打造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為牽引的“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重慶機遇多,發展快,誠摯歡迎廣大臺企臺商臺青來成就一番事業。”
重慶市政府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臺商臺青重慶行”活動旨在推動兩岸新一代電子資訊與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跨界連結、融合發展,支援臺商臺企深度融入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為臺灣青年來渝生活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重慶是廣大臺商臺青興業發展的沃土
“重慶區位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交通樞紐發達,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很多臺商正是看到重慶獨特的資源優勢、政策紅利和發展潛力,選擇來這片熱土紮根發展。”臺灣工商建研會理事長、臺灣海灣國際油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宏毅表示,通過本次活動,廣大臺商、臺青進一步親身感受到重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巨大潛力,也在深入交流中找到合作契機。
連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明堆表示,公司2005年到大陸投資,目前在國內有三個基地,其中一個就設在重慶。現在企業面臨轉型升級,也積極投入汽車配套產業,保持多元發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讓需求和供給能夠銜接上,特別是想和長安、賽力斯等龍頭企業對接,獲得更多合作機會。
“投資重慶正當時!”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臺灣工商建研會副理事長、佳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家瑩是重慶的常客,一年至少要來3次。“重慶對臺企來說非常有吸引力,這裡有很多科研院所,又有很好的營商環境,還有暢通的渠道,重慶市委、市政府對臺商臺企的支援力度很大,我對重慶的投資環境很有信心。希望更多臺企臺青到重慶來看看,重慶一定會讓你留得下來,發展得起來。”吳家瑩說。
活動期間,參訪嘉賓還前往長安汽車工廠、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江北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等地參訪考察。(重慶市臺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