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01-5-30)

2001-05-30 00:00 來源:

  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

  2001-5-30

  在5月3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張銘清表示:陳水扁的所謂"新五不"是欲蓋彌彰,臺灣當局領導人至今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僵局至今仍未打破,兩岸關係無法穩定。對於陳水扁最近提出要到上海參加APEC會議,與大陸領導人直接對話的問題,張銘清指出,臺灣有關人員出席APEC有關會議的問題,APEC有關備忘錄已有規定、慣例和模式,所以,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張銘清還就如何評價陳水扁上臺一年來的表現以及兩岸“九二共識”、經貿交流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臺灣TVBS記者:如何看待臺灣當局領導人提出的新“五不政策”?

  張銘清:這個所謂“五不”,實際上是欲蓋彌彰。這個新“五不”與原來的舊“五不”相比,並無多少政策的宣示,只是他們主觀方面的期許。就連臺灣“陸委會”都評價這個新“五不”並無新意可言。新臺灣當局領導人至今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甚至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企圖依靠外國勢力來阻撓中國實現和平統一,致使兩岸關係僵局至今仍未打破,兩岸關係無法穩定。臺灣當局領導人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所謂兩個“五不”,本質就是不承認“一中”。不管臺灣當局領導人如何粉飾太平,只能是自欺欺人。臺灣民眾和國際輿論論是欺騙不了的。臺灣當局儘快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並在此基礎上為改善兩岸關係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兩岸關係才能得以穩定地改善。

  中央電視臺記者:錢琪琛最近提出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中”的原則,這與以前所提的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有什麼區別?

  張銘清:錢副總理在去年八月提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是一個中國,體現了我們的巨大包容性和善意。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陳水扁“518”講話中表示,願前往上海參加今年的APEC會議,實現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討論“三通”等問題。對此有何評論?

  張銘清:臺灣有關人員出席APEC有關會議的問題,根據APEC有關備忘錄已有規定、慣例和模式,對此臺灣當局是清楚的。他之所以提出參加APEC會議到上海談“三通”問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突破APEC會議非常明確規定的臺灣當局參加APEC的定位,所以,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我們已多次說過,只要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我們可以去臺灣談,也歡迎臺灣當局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來大陸談。兩岸的事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中國人的事情不必借任何國際場合。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辜振甫稱“九二共識”是“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一個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島內也有很多其他說法,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張銘清:九二共識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所有出席了“汪辜會談”的雙方也都表示承認“九二共識”。辜振甫先生曾說過九二共識是一諾千金,馬英九先生也說過確實有九二共識。關於這個問題,兩岸有關方面披露和公佈的文件已作了清楚、明確的證明。我們可以從三個文件中找到證明,一個是海協1992年11月16日致海基會的函電和後來海協的有關文件,再有就是同年11月3日海基會發表並函覆海協的新聞稿中所記錄的“兩會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一個中國’原則”,還有1993年8月12日海基會出版的《汪辜會談紀要》中也明載的“雙方同意一個中國原則由兩會各自採用口頭方式錶述後,本會始積極考慮此項會談”。這些都明確證明了“九二”是有共識的。

  臺灣中央社記者:去年五二零陳水扁就職以來,中國大陸對他“聽其言觀其行”已經有一年時間,在這一年當中是不是有一個初步的定論?大陸對陳水扁的言行有什麼評論?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及突破點是什麼?

  張銘清:關於臺灣當局領導人上臺的表現,最有發言權的是臺灣民眾。最近有一個島內民調顯示,陳水扁的支援率從一年前的82%下降到45%,第二個數字是今天一季度臺灣經濟的成長率已經下降到了1.06%,臺灣股市一片慘綠,大量的企業出走,出口下降。臺灣的政治、經濟亂象與臺灣領導人至今不承認兩岸的共識,不承認“一中”是有密切關係的。堅持“臺獨”只能把臺灣帶進死衚同。我們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政策是明確的、一貫的。一年來,臺灣當局領導人始終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92共識”,而且縱容、支援“臺獨”分裂勢力從事分裂活動。他究竟要把兩岸關係引向何方,我們將拭目以待。中國政府和人民有最大的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也完全有決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人民日報》記者:本月18日臺灣領導人陳水扁發表談話說,兩岸在民主、對等、和平的條件下什麼都可以談,您對他所說的有什麼看法?

  張銘清:關於兩岸的會談,前題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基礎就是兩岸共識,只有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下才可以會談。一年來,祖國大陸方面堅定地維持兩會92共識,並一直敦促臺灣當局在此基礎上重開兩會對話。但臺灣當局領導人卻置歷史事實與兩岸同胞的普遍要求於不顧,極力回避一個中國原則,一再否認和歪曲兩會共識,企圖在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重開兩會談判,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最近臺灣當局領導人提出了所謂“民主平等和平”的原則來進行兩岸接觸,這是在企圖取代“一中”原則,是完全行不通的。臺灣當局領導人上任以來的所作所為,證明了他自己的“誠意和善意”只不過是權宜之計,造成目前兩岸政治僵局和無法重開對話的責任,完全在臺灣當局臺灣領導人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說明他對兩岸的商談是沒有誠意的,這只是欺人之談。兩岸至今無法展開商談,是臺灣當局自己關閉了商談的大門。

  新華社記者:臺灣當局領導人在5月18日電視講話中表示,臺灣新政府在穩定兩岸關係方面“從來沒有失分”。近來他又多次表示,上臺一年來兩岸關係是緩和、穩定的,對此大陸方面有何看法?

  張銘清:臺灣當局的這種說法是不顧事實的。穩定是要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承認“一中”。現在臺灣當局領導人不承認“一中”原則,就根本沒有穩定的基礎。他的這種說法是在粉飾太平。臺灣當局領導人最近到國外去,也多次說過“穩定”二字,但是回頭看看臺灣現在,經濟衰退、當局的支援率下降,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兩岸僵局沒有打破,臺灣民眾缺乏安全感,穩定無從談起。不面對事實根本無助於解決兩岸問題。

  臺灣《聯合報》記者:如果臺灣派辜振甫先生到上海參加APEC會議,大陸會允許嗎?

  張銘清:前面已經說過,臺灣參加會議的官員,會議都有明確的規定,只要符合會議規定和要求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陳水扁政府不承認“一中”,沒有誠意談判,請問中國政府會給予他什麼懲罰?什麼情況下他的行為就構成了對兩岸問題的無限期拖延?

  張銘清:臺灣領導人要將兩岸關係帶向何方,相信臺灣民眾會用選票對他進行懲罰的。至於在什麼情況下就構成了對兩岸問題的無限期拖延,要看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而定了。

  臺灣中央社記者:請問中國政府是不是已把根本希望給了臺灣民眾?那麼對臺灣官方又有什麼希望呢?

  張銘清:寄希望於臺灣民眾,這是我們一貫的政策。我們希望臺灣當局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接受九二共識,如果不接受這些,我們怎麼能寄希望於他們呢?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陳水扁政府強調兩岸政策主要由臺灣的民意來決定,您也說兩岸問題以民意看對錯,請問您的看法跟他一樣嗎?

  張銘清:臺灣民眾對臺灣當局領導人的支援率從82%下降到40%,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美聯社記者:臺灣官方有很多民意調查,臺灣民眾對兩岸問題80%以上都是要維持現況,請問您怎麼看?

  張銘清:我再補充一個民調,這是臺灣“陸委會”統計的,現在支援兩岸統一的從原來的18.9%上升到了現在的24.4%,支援一國兩制的也從3%上升到了15%,這說明瞭臺灣民眾對國家統一的期待。這方面民調是非常有意義的。兩岸的事情,取決於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我們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就是維持現狀的最好辦法。

  臺灣中國廣播公司記者:大陸一直以來都在與臺灣的在野黨接觸,卻不與執政黨接觸,請問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張銘清:在九五年1月30日,江澤民主席強調,商談發展兩岸關係應該在“一中”原則下展開。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我們可以跟臺灣各黨派接觸。但是臺灣當局不承認“一中”,這是他們自己關上了兩岸商談的大門。今年一月二十二日,錢其琛副總理在紀念江澤民主席《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發表六週年座談會上講話指出:“對以往鼓吹過、從事過、追隨過‘臺獨’的人,只要他們放棄分裂立場,我們也願意與他們共同探討和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

  亞洲新聞雜誌記者:現在臺灣跟大陸在經濟方面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那麼政治統一還重要嗎?

  張銘清:兩岸經貿確實有非常大的發展。去年兩岸間接貿易達300億美元,往來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在“三通”沒開放的情況下,兩岸的經貿首先取決於經濟規律的支配,這是人為不能阻擋的。現在臺灣民眾認為大陸是他們發展事業的最佳選擇,而兩岸的經貿發展,我們也一直是支援和鼓勵的。但是經濟上的發展更需要在兩岸政治上統一,只有在政治上統一了,才能更加促進經貿的發展。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文匯報》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近期進行了軍事演習,臺灣“國防部”發言人指這是預行性的。請問,這次演習到底是預行性的,還是針對性的?

  張銘清: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天職是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解放軍軍事演習是提高戰鬥力的必要措施。毫無疑問,解放軍的軍事演習是有一定的目的的。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臺灣當局給下一代人營造了“我是臺灣人”的氛圍,把中國的概念排斥在意識形態之外。請問怎樣做才能讓臺灣新生一代知道“我們是中國人”?

  張銘清:臺灣領導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只承認“中華”,回避“一中”事實,並且在島內進行方方面面文化“臺獨”的活動。我想只有通過加強兩岸的交流交往,才能讓臺灣的青年人知道他們的根在中國,而不會被臺灣當局的“文化臺獨”所誤導。

  臺灣“中央社”記者:今天有報道說臺商到大陸的優惠在稅務方面有了調整,請問對臺商來中國大陸投資的優惠政策還會持續多久?在大陸加入WTO後會不會有改變?

  張銘清:兩岸經貿發展很快,我們很支援臺灣同胞到大陸投資。隨著今後的發展,這種主要精神是不會改變的。但是具體會有什麼改變,這是經貿部門的問題。很抱歉,現在無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