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02-11-27)

2002-11-27 00:00 來源:

  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

  2002-11-27

  11月27日,國務院臺辦在釣魚臺大酒店舉辦新聞發佈會,發言人張銘清就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有關臺灣問題的論述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張銘清:黨的十六大報告有關對臺工作的論述,確定了我們黨進入新世紀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明確了當前對臺工作重點。這些論述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發展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基礎。這些論述既保持了我們黨對臺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又體現了我們黨在對臺工作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既堅持了原則,又展現了誠意,十六大報告是我們黨新世紀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於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中央電視臺記者:錢副總理最近提出了一個中國原則“新三句”,今年年初朱總理的報告中也提出這個問題,請問,把“新三句”寫入十六大報告有什麼實際意義?

  張銘清: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是發展兩岸關係與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鄭重將這一原則主張寫入政治報告中,充分反映我們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的堅定性,也體現了我們的誠意和包容性。這既是全黨的共同意志,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我們希望臺灣當局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1992年兩會共識,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

  廈門電視臺記者:十六大報告提出“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這意味著什麼?

  張銘清:據我理解,這句話主要包含三層意思:一是,臺灣同祖國大陸實現統一,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隨著香港、澳門相繼順利回歸祖國後,實現祖國統一的進程,已經進入解決臺灣問題的新階段。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二是,近年來,臺灣局勢日趨複雜,“臺獨”分裂勢力不顧臺灣同胞的福祉,一再損害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一再破壞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某些外國反華勢力也正在干涉中國統一。臺灣問題早解決比晚解決好。三是,我們黨和政府已將完成祖國統一確定為新世紀的三大任務之一。我們相信,在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進程中,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的統一大業一定能夠早日完成。

  新華社記者:對十六大報告有關兩岸政治談判問題,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了“三個可以談”,請問您認為這展現了大陸哪方面的善意和誠意?

  張銘清:我們一貫主張開展兩岸對話,進行和平統一談判,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的統一。中共十六大報告對此再次做出鄭重呼籲,並提出“2300萬台灣同胞是我們的手足兄弟,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表明我們在一如既往地為實現和平談判進行不懈的努力。近些年來,儘管由於臺灣方面的原因,使兩岸的對話與商談被迫中斷,但我們始終在積極爭取兩岸商談得以儘快恢復。

  為打破兩岸政治僵局,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我們在不同的時期,就兩岸政治談判的議題,提出了一系列的積極主張。1992年10月,江澤民同志在十四大報告中正式提出:"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就兩岸正式談判的方式問題同臺灣方面進行討論,找到雙方都認為合適的辦法"。1995年1月,江澤民同志的八項主張又創造性地提出了分步驟進行兩岸談判、逐步實現和平統一的構想。在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重申了這一主張。十六大報告關於兩岸政治談判的論述,包括首次明確提議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三個可以談",表明瞭我們對臺方針政策的一貫性、連續性,體現了我們在兩岸政治談判問題上的積極態度與極大誠意。"三個可以談"的提議,使兩岸政治談判的議題進一步具體化、更具操作性,表明我們由衷希望兩岸儘早結束敵對狀態,使兩岸關係得到改善和發展;同時也表明,我們願意以最大的誠意,妥善處理臺灣方面所關心的問題,諸如臺灣地區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問題、臺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這些主張,進一步拓展了兩岸政治談判的空間,為打破兩岸政治僵局指明瞭道路,為兩岸同胞展現了共同爭取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我們相信,只要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談起來,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得到妥善解決。

  香港無線電視臺記者:關於春節期間兩岸開辦“定點包機直航”業務一事的進展如何?大陸方面的立場態度如何?

  張銘清:關於春節期間兩岸開辦“定點包機直航”業務之事,本月22日,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在會見臺灣"中國臺商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章孝嚴時,已明確表達了我們的立場,具體情況可以看11月23日的相關報道。

  《廈門日報》記者:本月是“九二共識”達成十週年,對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有何評論?

  張銘清:10年前,海協與臺灣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共同奠定了促進兩岸商談的政治基礎。為此,海協李炳才常務副會長專門發表了題為《堅持"九二共識",早日重開對話》的紀念文章。

  “九二共識”的內容及其達成的過程,體現了妥善處理分歧、有效打破僵局的政治智慧,對於建構商談基礎、建立互信具有多層次的豐富含義。可以說,“九二共識”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的典範。遺憾的是,臺灣當局領導人上臺以來,拒不承認這一共識,致使兩會的接觸與對話迄今難以恢復。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今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與祖國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與政治主張,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儘早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展現了我們推動兩岸對話與談判的極大誠意和善意。我們希望臺灣當局認真回應我們的建議和主張,務實承認在“九二共識”中曾經做出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鄭重承諾,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重開對話和談判。

  臺灣中央社記者:您剛才提到要打破兩岸政治僵局,有沒有可能在不提“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就兩岸直航、“三通”等議題進行交流和對話?

  張銘清:我們積極推動兩岸“三通”的立場是一貫的,併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們認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政治談判的基礎。“三通”是兩岸間的事,是經濟問題,“三通”商談不是政治談判,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但絕不能把兩岸“三通”說成是“國與國”之間的“三通”。為儘早實現兩岸“三通”,我們主張通過兩岸的民間行業就“三通”的技術性、業務性等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只要由雙方各自確認就可以通起來。我們這一主張是務實的,可行的。

  臺灣真相電視臺記者:這次臺灣“陸委會”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有關於“三通”的部分。請問,“三通”對大陸來說有沒有時間上的急迫性?大陸方面對“三通”有沒有最近的時間表?

  張銘清:要說到“三通”的急迫性,從我們1979年提出到現在23年還沒有實現,當然我們有急迫性。為什麼到現在沒實現,各位應該非常清楚,因為臺灣當局不斷地在阻撓、干擾"三通"的實現。我們對實現"三通"有非常大的誠意和善意,可以說涉及到"三通"的部門都做好了一切準備,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今年5月在大擔島講話中曾經說過,"三通"是必須要走的路,可以授權民間談,但是到現在走了一步沒有?他授權民間談了沒有?而我們對"三通"展現的誠意和善意,是有目共睹的。就這個問題的急迫感是勿庸置疑的。而說到緊迫感,臺灣工商界、臺灣同胞更有緊迫感,因為他們到大陸,每年都要有300多萬人次繞道而行,浪費時間,增加成本。可以說"三通"的實現,對臺灣的利益遠遠大於對大陸的利益。所以,關於“三通”的時間表,我想應該問臺灣當局領導人。

  中央電視臺記者:截至目前,兩岸的經貿情況如何?是否有新的特點?

  張銘清:儘管兩岸的政治僵局沒有打破,但兩岸的經貿和經濟交流這兩年發展得非常快。比如說,兩岸的間接貿易已經達到2500億美元,現在臺商到大陸投資已達54000家,投資的協議金額達到610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達到310億美元。現在臺灣同胞到大陸來,已經累計達到2600萬人次,來過的人有500萬。而大陸到臺灣的只有60萬人,這是很不平等的。所以,問題的關鍵是臺灣當局對兩岸的經貿發展、對兩岸的交流不是持積極支援的態度,相反是阻撓的態度。儘管如此,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的經貿交流還是不斷地往前推進,這就是一個總的形勢。

  臺灣《聯合報》記者:您剛剛已經提了很多有關十六大的精神,新老交替是這次十六大的特徵之一。請問,中央對臺領導小組、國臺辦和海協會不會也有新老交替?另外有消息說明年六月錢其琛先生會接任海協會會長,您能否證實?

  張銘清:到目前為止,中央對臺領導小組的成員、國臺辦成員和海協的成員沒有任何改變。

  法新社記者:我有兩個問題:胡錦濤成為中共新的總書記,他比較年輕,他對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嗎?他的經驗和他比較年輕的特點會不會對兩岸的問題有好的作用?另外,關於直航的問題,您有沒有信心在春節的時候兩岸達成直航?

  張銘清:我應該說明,在十六大召開之後,十六大報告說明我們對臺基本方針沒有改變,就是繼續貫徹、執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江澤民同志關於解決臺灣問題的八項主張。我們黨的對臺方針政策具有一貫性和連續性,十六大以後也是如此。至於春節包機的實現,我想現在我們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陳雲林主任在22號會見章孝嚴先生時已經說得很清楚,現在的問題是臺灣方面。如果臺灣方面確有誠意,不要再節外生枝、不要再做有違于臺灣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春節包機的事情我樂觀其成。

  臺灣真相電視臺記者: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昨天提出兩岸可以在WTO的架構下協商經貿問題,這是不是個確定的政策?是不是以後兩岸可以在WTO架構下協商任何經貿問題?

  張銘清:去年年底兩岸先後加入WTO,按照要求進入WTO之後應該遵守WTO的規則。我們認為現在臺灣並沒有認真遵守WTO基本的原則,比如說WTO的貿易便利原則和非歧視性原則,表現他們對實現“三通”、對兩岸的經貿交流採取阻撓的態度。兩岸的問題完全可以在兩岸之間來解決,不需要在WTO的框架之下。

  你剛才說的問題指的應該是大陸關於鋼鐵進口保障措施的問題。這個事情涉及到三十幾個WTO會員,其中就包括臺灣,與臺灣的商談應該授權兩岸民間機構來談。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的政策已經非常明確。

  中央電視臺記者:目前臺灣當局有關部門表示兩岸航線在實務上要比照“國際航線”管理,“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指兩岸直航談判必須由政府主導,民間團體只是協助的角色。而大陸一貫強調兩岸通航絕不能視為“國與國”間通航,應由民間協商解決。請問如何解決兩岸分歧?

  張銘清:我們積極推動兩岸“三通”的立場是一貫的,併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們認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政治談判的基礎。“三通”是兩岸間的事,是經濟問題,“三通”商談不是政治談判,商談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但絕不能把兩岸“三通”說成是“國與國”之間的“三通”。為早日實現兩岸“三通”,我們主張通過兩岸的民間行業組織就“三通”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共識,由雙方各自確認就可以通起來。我們這一主張是務實的,可行的。

  《中國日報》記者:關於春節期間包機直航的問題,陳雲林主任說大陸方面不希望包機經過香港、澳門,但臺灣當局提出包機必須先在港澳落地,請問大陸方面是否會同意?

  張銘清:11月13日,我在會見報道十六大的臺灣媒體時說過,我們要求兩岸直航應該是直接雙向、互利互惠。現在臺灣方面說包機要經過港澳,而且要在港澳落地,這對航運公司和乘客都增加很大的負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大家知道兩點間直線最短,現在從港澳繞行,不是“直航”,而是“曲航”。儘管如此,這也比過去稍有進步,乘包機的臺灣同胞比過去可能略微節省時間。對此,我們儘管不滿意,但是還是會給予積極的配合。陳雲林主任已經說得很清楚,我們要求兩岸直接飛,繞來繞去,對誰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