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03-5-28)

2003-05-28 00:00 來源:

  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

  2003-5-28

  5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在北京釣魚臺大酒店舉行了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李維一就兩岸合作抗擊SARS疫情等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李維一:各位上午好!前一段時間,因為預防SARS的需要,我們有一段時間的小別。今天很高興,我們又重新見面。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給兩岸同胞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給兩岸同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造成了嚴重干擾。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兩岸同胞克服困難,進行了艱巨的抗SARS鬥爭。在這一過程中,兩岸的醫務人員進行了密切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岸抗擊SARS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令人欣慰的是,兩岸的SARS疫情近來出現趨緩的形勢,新發病例顯著下降。由於SARS疫情的反覆性和複雜性,我們還不能有絲毫鬆懈。不過,我認為,兩岸同胞最終戰勝SARS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在此,我們要真誠地向臺灣同胞道一聲祝福!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中國日報》記者:前幾天,海基會拒絕了海協向臺灣提供的醫療物資捐贈,有外界評論說,這是大陸對臺灣採取軟硬兼施策略的結果。因為大陸先強力阻撓臺灣加入WHA,然後又放軟身段,通過捐贈採取統戰政策,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臺灣疫情爆發以來,大陸對臺灣控制疫情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SARS疫情爆發對兩岸經濟都造成了負面影響。前一段時間,國臺辦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對兩岸人員採取限制。疫情對兩岸的經貿往來造成了哪些影響,能否用數據說明?

  李維一:對於第一個問題這樣的說法,我認為是對事實的嚴重歪曲。對於具體情況,我們客觀平實地回顧這樣的過程,應當是非常清楚的,絕不是什麼一手硬、一手軟的統戰伎倆。我們關心臺灣同胞是一貫的,是真誠的。兩岸出現SARS疫情以後,兩岸同胞骨肉兄弟,彼此非常關心。大陸同胞在臺灣疫情出現擴展之後,對臺灣同胞表示了慰問,同時也表達了願意積極捐贈有關抗SARS物品的意願。有關團體和人士在這方面的溝通和交流非常多。特別是當臺灣的媒體報道出來,臺灣抗SARS物品的缺乏情況。臺灣是在4月下旬出現了SARS擴大感染的趨勢,5月10日,南部也出現了感染SARS的情況,疫情在島內擴大的勢頭趨於嚴峻。在這種自發往來捐贈渠道不暢的情況下,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負責人5月12日給臺灣紅十字會組織負責人致函,表示大陸向臺灣捐贈抗SARS物品的意願。遺憾的是,在第二天,即5月13日,臺灣紅十字會組織回函,表示感謝並婉拒。兩岸紅會組織之間的捐贈渠道被臺灣方面所阻斷。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陸的有關團體和人士與臺灣的團體還在進行著關於捐贈方面的聯繫,臺灣民眾確實也需要捐贈抗SARS的物資。而WHO的會議是5月19日召開的,在召開會議兩天后,即5月21日,臺灣海基會以最速件主動給大陸海協來函,表達了受臺灣主管機關委託,由海基會統一受理大陸捐贈物品的事實。請大陸捐贈逕行與海基會聯繫。大家知道,兩會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已多年中斷聯繫。但是,在重大災害面前,關係到臺灣同胞的生命健康福祉問題,海協立即進行了研究。23日做出回應,表示要向臺灣捐贈20萬套防護服,10萬隻符合N95標準的口罩,5輛具有負壓隔離功能的救護車。同時,兩會人員也進行了具體的電話往來聯絡。海基會方面明確提出,要求大陸方面提供發貨單、提貨單和裝箱單。同時告知要寫明海基會,以中英文註明。大家知道,24日和25日是大陸的公休日。但是,相關部門、相關工廠員工都沒有休息。有關部門,像海協,緊急調運物資;大陸民航部門緊急調運貨機,安排航線;生產部門緊急生產和裝運物資;海關、檢驗檢疫部門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加緊辦理通關手續。在一切工作基本就緒,即將發貨的時候,5月25日,海基會回函,表示予以拒絕。這個過程的情況,說明大陸方面絕不是什麼一手硬、一手軟,而是大陸同胞真心地幫助我們臺灣的骨肉同胞。但是很遺憾,這樣的事情被臺灣當局泛政治化處理,粗暴地拒絕了。但是,在重大災害面前,兩岸同胞手足情、骨肉親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行為是任何政治勢力所阻撓不了的。我要補充一句,不僅大陸向臺灣同胞捐贈,臺灣同胞也向大陸抗擊SARS進行了捐贈。據我所知,北京的臺商們為北京市政府提供了價值600多萬元人民幣的物品,臺灣裕隆集團中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抗擊SARS一線治療單位捐贈了10輛救護車,這些事實都說明,兩岸同胞就是骨肉同胞,互相的關心都是真心的、真誠的。那些出於某種政治目的歪曲事實、進行人為干擾,這是違背兩岸同胞意願的。

  自祖國大陸部分地區發生SARS疫情以來,各有關部門真心實意地關心在大陸臺胞的健康安全,千方百計為他們提供各種方便。如,祖國大陸出入境管理部門考慮到因SARS停留大陸臺胞不便離境等情況,遂于4月下旬通知各地出入境管理部門,為上述臺胞辦理延期手續提供方便。教育管理部門相繼發文,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和部屬院校,切實做好臺生防治SARS工作,及時了解掌握在校臺生情況,實行零報告制度;要求有關高校隨時與因SARS臨時離校臺生保持密切聯繫,並就他們日後返校繼續學習等事宜早做準備。有關部門要求各醫療單位,一旦發現臺胞感染非典,要安排最好的醫生治療,收費標準與大陸同胞一致。

  截止5月27日,共召開了四次兩岸防治非典研討會。據了解,祖國大陸衛生主管部門已請收治非典病患較多的北京市和廣東省的幾家醫療單位,推薦具有非典防治經驗的臨床專家、流行病學專家和病毒學專家組成專家組,隨時準備赴臺,與臺灣醫務界的同仁共抗非典。同時,我們十分歡迎臺灣地區有關專家來祖國大陸,與大陸同仁一道探討防治非典措施。

  SARS疫情對兩岸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兩岸的經貿往來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因為SARS發病時間的局限性和地域的局限性,我想這種影響是短期的,隨著疫情的不斷被遏制,我認為兩岸經貿往來與合作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從長期來看,大陸的經濟建設持續健康地發展,這個趨勢是要持續下去的,這也是國際上有關經濟組織經濟專家所評判的看法。據臺灣方面主管部門所統計的數字顯示,4月份臺商投資大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5%,1-4月份臺商投資大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4%,我認為這很好地說明瞭這個問題。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在重大災難面前,兩會有了接觸,這是不是代表在未來兩會接觸是一個常態?除了您剛才談到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世界貿易組織又對臺灣提出了降低層級的要求,據我了解是大陸對世貿秘書處施加了壓力,這一點對臺灣島內的民心、經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您認為這是否會影響兩岸之間的感情?在存在SARS疫情情況下的兩岸貨運直航,大陸方面態度如何?近期,有大陸兩艘海軍間諜船在臺灣東部海岸出沒,請問是否有此事?

  李維一:兩會接觸的政治障礙是存在的,這是眾所週知的。剛才我講過,在重大災害面前,從兩岸人民的福祉出發,我們是以此為第一考量的。在臺灣“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但現在的問題是臺灣方面粗暴地把門關上了。

  據我了解,世貿組織秘書處根據1992年關貿總協定理事會主席聲明確定的原則,臺灣以臺澎金馬單獨關稅區(簡稱“中國臺北”)的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裡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警惕和反對的是臺灣當局借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之名,在國際上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動。對於這方面的情況,臺灣當局有關政要在一個時期以來講的已非常明確,說明他們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要照顧臺灣同胞的健康權,而是有政治企圖。我們從來是把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中反對臺灣當局進行分裂活動和通過民間適當的層次與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交流獲得相關資訊來區別對待的。我可以舉例說明,例如我們贊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到臺灣去考察SARS疫情,我們在去年和今年的世衛組織大會上兩次都提出歡迎臺灣的醫療專家參加中國代表團參加大會,我們也贊同臺灣的醫學專家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的全球非典流行病學專家研討會和6月份在馬來西亞召開的非典全球科學會議,以及今年6月初在北京召開的10加3有關非典的高級會議。所以,我們反對的是臺灣當局假借臺灣人民的名義來行分裂之實。關心臺灣同胞,我們是一貫的、真心的。對你所說的最後一個問題的情況,所謂間諜船之說是一種聳人聽聞的渲染。

  臺灣真相電視臺記者:兩岸之間在經貿往來上日漸頻繁,以後兩岸溝通的渠道將如何進行?另外,在這次非典疫情中有一些在大陸的臺商受到不同的影響,大陸方面有沒有一些相關的政策出臺協助臺商?

  李維一:關於兩岸溝通的問題,實際上在兩岸這麼多年的交流往來過程中,民間的聯繫可以說是千絲萬縷,交流是非常密切的。

  考慮到非典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因此對於臺資企業,各地政府到各級臺辦都給予了關心。在疫情中,各級政府的目標是“兩手抓”的政策:一手抓防非典,一手抓正常生產,對臺資企業也是這樣。從中央領導到國臺辦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臺商比較集中的廣東、江蘇、上海和福建的有關領導都曾經到臺資企業去走訪,協調解決臺商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一些問題和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僅就政策層面而言,舉一個例子,最近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公佈了關於調整部分行業在非典疫情期間稅收的具體通知,其中對部分疫情集中地區的服務性行業實行減徵免征部分稅收的政策,這個政策同樣適用於同類行業的臺資企業。

  中央電視臺記者:雖然您也用兩組數據說明瞭臺商來大陸投資並沒有減少,但是最近島內還是有人借SARS疫情提出臺商來大陸投資要趨緩這個說法,請您談談看法。

  李維一:經濟行為自然有經濟行為的規律,兩岸的經濟往來不應該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有些言論我們也注意到了,這樣的言論就是在沒有SARS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對於臺商投資大陸這樣的事實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只不過是借SARS的出現增加一點兒新的說法而已。但我認為,這阻擋不了兩岸經貿往來與合作的發展。

  臺灣《聯合報》記者:在WHO這個問題出現後,現在又出現了WTO的問題,這樣是不是會傷害到2300萬民眾的情感,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會不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李維一:我們歷來反對借加入國際組織進行分裂活動。對於廣大臺灣同胞的要求和利益,我們從來都是注意傾聽和關注的。關於加入國際組織的問題,我們也多次的說明過,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坐下來談,談與臺灣地區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國際空間問題,都是應該可以得到妥善解決的。我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關心臺灣人民的方針是一貫的。

  台灣網記者:海協代表大陸人民向臺灣同胞捐贈防SARS物資被臺灣有關部門拒絕之後,請問大陸方面會不會還有進一步的捐贈活動?

  李維一:海峽兩岸發生非典型肺炎疫情以來,儘管臺灣當局拒絕了海協受祖國大陸各界委託的捐贈,但兩岸民間從合作防疫的實際需要出發,相互提供幫助的聯繫並未停止。雖然紅會和海協會的渠道都已經被阻斷了,但是我相信這種阻斷並沒有影響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捐贈抗SARS用品的意願。有關這方面的聯繫還在進行之中,臺灣的有關人士也還在提這方面的要求。我們希望對於民間的這種捐贈行為臺灣當局不要阻撓,因為這事關兩岸同胞的生命健康。

  新華社記者:為因應SARS疫情對臺商的影響,臺灣有“立委”提案要求開辦兩岸貨運包機業務,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李維一:我們注意到臺灣有關方面提出開辦兩岸貨運包機的想法。我們一貫主張,在實現兩岸“三通”的過程中,凡是對兩岸人員往來有利、對發展兩岸經貿關係有利、對臺灣工商界有利的事情,我們都願意務實推動、積極促成。為了保證兩岸貨運包機業務的順利實施,我們建議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或航空業者就相關問題進行溝通,達成共識。

  《環球時報》記者:請問在這次向臺灣捐贈抗非典物資方面,海協怎樣和海基會進行溝通的?我們在捐贈物資方面進行了哪些具體的工作,進展如何?

  李維一:這個問題在海協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講得已經很清楚了。但是與你的問題相關,我突然想到了一個情況。在臺灣方面拒絕了海協的捐贈以後,臺灣的輿論方面出現了一些我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或者是與事實不符的說法,比如說臺灣紅會拒絕中國紅十字會的捐贈,是因為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函中有“令人不可接受的口氣”,現在我就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函給各位讀一遍,請大家聽聽有沒有令人不能接受的口氣。這封函是5月12日發出的。

  函中說:“近日,臺灣地區SARS疫情有擴大跡象,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緊缺防治SARS醫用物品,對此我會十分關注。我會願通過貴方向臺灣同胞捐贈大陸可提供的防治SARS醫用物品。請貴方儘速提供急需物品清單、標準、數量等資料,我會將盡力予以協助,共同抗擊疫情。”以我的閱讀能力看不出這封函有什麼令人不可接受的語氣。

  關於兩會之間的聯繫,臺灣方面也有一些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大陸海協突然向臺灣海基會來函要求捐贈”,這“突然”兩個字我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但這是與事實不符的。我們會把相關的往來函件提供給大家,說明事情真相。這裡我也把海基會5月21日給海協的來函念一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據我方相關人士告知,貴方因SARS疫情有意捐贈醫療用品予我方,本會謹代表我方表示感謝。基於我方關務之規定,我方受贈人如為政府機關,可以享有免稅待遇,本會已受主管機關委託,得比照此種待遇。如貴方有任何捐贈,請逕洽本會處理。”

  這封來函表達的意願也是非常清楚的,海協會基於對臺灣同胞福祉的考慮,迅速于23日做了回函,表達了捐贈的意願,但是25日海基會卻來函予以拒絕。海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了臺灣海基會“出爾反爾”這個詞,我認為這個詞是符合實際的。因為臺灣海基會來函表示接受捐贈在先,25日又來函表示拒絕在後,這就是出爾反爾。但是兩岸同胞在重大災害面前互相關心的骨肉情、同胞心是某些政治力量割不斷的。我想不僅是這次抗SARS,以後我們兩岸的往來在面對種種困難的情況下,這種同胞之間的幫助是依然割斷不了的,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是任何有破壞力的政治因素干擾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