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09-9-16)

2009-09-16 00:00 來源:

  國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

  2009-9-16

  9月16日上午,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楊毅首先介紹了大陸各界踴躍捐助臺灣受災同胞的相關情況,表達了願在災後重建方面繼續盡力提供援助,然後回答了記者提問。

  楊毅:朋友們,上午好。

  8月初“莫拉克”颱風使臺灣一些縣市遭受重大災害,大陸各界一直予以高度關切並積極提供援助。8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時表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臺灣同胞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我們將繼續向臺灣同胞提供救災援助,支援臺灣同胞搞好災後重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大陸各界為臺灣受災同胞捐款,實際到賬連同意向捐款金額,共計已達9.689億元人民幣,其中已有1億多人民幣通過各種渠道捐往臺灣,這些捐款主要用在救災急用上。其餘大部分捐款,有關方面正在加緊匯集,將通過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中國紅十字總會兩個主要渠道轉交臺灣方面,用於災後重建。我們已請臺灣方面儘快提供重建項目,以便用好這些善款。前幾天,中國紅十字總會負責人深入到臺灣中南部一些災區,看望了受災同胞,轉達了大陸同胞對臺灣受災同胞的慰問,並實地查看了救災和重建的情況。只要臺灣方面提出需求,我們都將盡力提供援助。例如在災區校舍、房屋建設和交通、水利設施重建及農業生產恢復等方面,我們都願意積極提供支援,幫助臺灣受災同胞儘快恢復生產生活。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和今年臺灣“莫拉克”風災發生後,兩岸同胞彼此扶持,及時伸出援手,譜寫了共抗災難的感人篇章。為向臺灣受災同胞表達愛心,大陸各界踴躍捐款,慷慨解囊。有的老人捐出當月退休金,甚至是一生的積蓄,有的小朋友捐出他們平時積攢的零用錢。這種血濃于水的同胞愛、手足情,不僅是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值得珍惜和發揚。

  我們注意到,臺灣當局領導人對大陸同胞的真誠援助表示感謝,對兩岸同胞展現出來的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給予了積極評價。珍惜兩岸同胞的手足親情,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兩岸雙方繼續共同努力,不斷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造福兩岸同胞,造福中華民族。

  下面,我願意回答各位的提問。

  臺灣TVBS記者:上個月達賴喇嘛到臺灣來訪問,造成一些兩岸關係交流的影響。到目前為止,請發言人評估一下這個影響是什麼?我們所關心的是包括ECFA的商議還有第四次“陳江會”,這個協商的時程是否會如期進行?我們知道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本來要在10月份來臺灣訪問,這部分是不是有可能受到影響?

  楊毅:達賴一貫打著宗教的旗號,進行分裂國家的活動。不論達賴以任何形式和身份赴臺,我們都堅決反對。民進黨一些人邀請達賴到臺灣活動,對兩岸關係造成了傷害。他們蓄意製造這一事端,遭到了臺灣社會輿論的質疑、反對和譴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雙方的共同利益。希望臺灣方面珍惜兩岸關係得來不易的良好局面,儘快消除不利影響,雙方繼續共同努力,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現在國慶60週年的系列慶典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當中。我想知道,今年的國慶系列慶典活動中有沒有展現兩岸關係取得進步的表現元素?另外,上個月的時候,全國臺聯說今年會邀請更大規模的臺胞來觀禮,目前邀請的進展情況如何?到底哪些臺胞會來參加國慶的觀禮?

  楊毅: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我想,國慶系列活動包含對臺工作的內容應該是情理之中的。至於說具體有哪些安排、細節,我想你還是等等,拭目以待。

  在今年國慶期間,我們熱忱歡迎,並將按慣例邀請臺灣同胞來參加觀禮活動,具體活動事宜仍在安排之中。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延續前面所提的問題,達賴到了臺灣之後,我們知道,這次他去臺灣訪問,是高雄市長陳菊出面邀請的。我們知道陳菊之前也來過大陸,大陸方面也接待過她,會不會因為陳菊這次的邀請之後,大陸把陳菊列為拒絕往來戶?是不是以後就不跟她再接觸了?

  楊毅:民進黨一些人策動長期從事分裂活動的達賴赴臺,造成了惡劣影響。不僅我們堅決反對,臺灣社會輿論也給予了質疑、反對和譴責。凡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言行,我們都表示歡迎。凡是企圖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言行,我們都堅決反對。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18號福州將會舉行海峽漁業周,屆時可能會簽署多項兩岸漁業合作的一些相關協議。有鋻於最近有臺灣漁船在釣魚島海域與日本產生了糾紛,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兩岸的漁業合作應該擴展到包括在釣魚島海域共同護漁,包括維護主權這方面,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楊毅:我們支援兩岸加強漁業交流和合作。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依然是大陸十一國慶的問題。您剛才說,目前會按照慣例邀請臺灣人士,這個慣例是包括哪些方面的團體,是不是也包括退役將領?另外聽說臺灣海基會已經收到了邀請函,這部分請證實一下。

  楊毅:我想慣例具體包含哪些方面,哪些人,哪些團體,應該是很廣泛的。我前面已經講到,具體事宜還在安排之中,如果有出來,我第一個通知你。

  中新社記者:有關兩岸新聞交流媒體常駐的問題。今年7月海協會有一個新聞交流團到臺灣訪問,就這方面也跟臺灣方面做了一些交流,發言人也是其中的成員之一。據報道,跟臺灣方面交流過程中,好像在媒體互設常駐問題上有一些分歧,請發言人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楊毅:實現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兩岸媒體多年來的強烈願望,也是實現媒體採訪常態化的基本要求。希望兩岸雙方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精神,共同努力,創造條件,早日促成這一目標。

  廈門衛視記者:有一個關於海西經濟區的問題。最近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正式亮相了。有媒體評論說,平潭是從過去一個軍演的海島演變成了現在一個對臺的特區,這也是60年來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個縮影。您能不能介紹一下這個實驗區的情況?另外您怎麼看待這樣的變化?

  楊毅:抱歉,平潭的情況我不是很了解。不過,我可以再強調一下,我們將按照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要求,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對臺交流和合作中採取更加開放靈活的政策,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平潭的情況,我幫你打聽一下,你也可以回去問一下福建方面。

  深圳衛視記者:臺灣的高雄電影節將有關於“疆獨”分子熱比婭的紀錄片播放,請問發言人這對兩岸關係會有何損害?另外,近日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吳敦義表示,下個月將正式協商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請問目前ECFA已經推進到哪一步?

  楊毅:第一個問題,我想各位都了解熱比婭是什麼人。她是一個被依法判刑的犯罪分子,一個民族分裂分子。事實和各種證據都表明,發生在烏魯木齊的“7.5”嚴重暴力犯罪活動就是由以熱比婭為首的分裂勢力在境外遙控指揮煽動的,致使1700多人受傷、197人死亡,給當地無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了嚴重危害。

  對於你提到的事,我還要了解情況。我們不希望干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再次發生。

  第二個問題,我們希望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基本實現後,進一步推動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經濟合作制度化。我們對商簽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和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積極態度是一貫的。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我們關注到臺灣媒體有報道,希望這次臺灣能夠趁這次聯大的舉行,爭取儘早加入聯合國《氣候公約》和國際民航組織,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什麼看法?

  楊毅: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性質是舉世週知的。我們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可由兩岸通過協商尋求解決的途徑。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我們知道,兩岸直航定期航班在8月31日正式開通了,到現在已經有半個月的時間。請發言人介紹一下相關的執行情況。

  楊毅:8月31日起,兩岸航空運輸每週往返班次數由常態包機階段的108班增至270班。大陸27個定期通航地點中,大陸航空公司除福州、南昌兩個航點至臺北松山機場(因松山機場為包機航點)按包機方式運營外,其餘25個航點均開通至桃園的定期航線。臺灣航空公司也在臺8個航點中,安排桃園、高雄、臺北松山、臺中4個航點開通至大陸的定期和包機航線。按不重復計算,兩岸開通的定期航線共計32條,包機航線共計14條。目前,這些航線運營順利,為兩岸旅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選擇。今後,我們將繼續積極推動兩岸航空交流合作,為兩岸民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目前兩岸的新流感疫情不容樂觀,請問兩岸在攜手應對新流感疫情方面有哪些舉措?

  楊毅:目前兩岸甲型流感疫情均不容樂觀。大陸有關方面正在採取措施,積極應對秋冬季節流感的第二次流行。自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後,兩岸在傳染病防控方面加強了交流與溝通。2005年,兩岸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初步建立了傳染病資訊溝通管道,相互通報資訊。截止2009年5月底,兩岸雙向溝通傳染病資訊累計達126次。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爆發後,兩岸疾控部門一直保持密切聯繫,相互通報疫情病例、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情況,以及防控措施、診療方案等。

  防控重大傳染病事關兩岸民眾健康福祉,大陸衛生部門將進一步與臺灣有關部門加強聯繫,密切合作。一是保證密切溝通傳染病資訊,採取有效措施,實現聯防聯控。二是鼓勵兩岸專家在疫苗研製和實驗室技術等方面開展交流。如果臺灣方面有任何需求,大陸方面願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臺灣中天電視記者:馬英九說最慢希望明年初簽署ECFA,剛剛發言人提到,大陸方面對於簽署ECFA的態度是一貫的。請問在達賴喇嘛來臺之後,馬英九所說的這個時間表是不是還能夠實現?另外,請問發言人,從達賴喇嘛離開臺灣至今,您認為兩岸關係和兩岸交流是不是能夠回到達賴喇嘛來訪之前的氣氛?

  楊毅:實際上這兩個問題剛才我都答覆過了,我簡要再答覆。對於商簽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問題,我們的積極態度是一貫的。第二個問題太長了,我就不重復了。

  新華社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關於兩岸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有消息說最快今年10月中下旬會簽署,請問發言人這個消息是否屬實?您對兩岸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的進展方面可不可以透露一些消息?另外,請您介紹一下有關近期大陸採購團赴臺採購的有關情況。

  楊毅:第一個問題,我們對商簽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的積極態度是一貫的。第二個問題,國際金融危機對兩岸經濟發展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為推動兩岸企業攜手合作、共渡難關,大陸方面主動採取積極措施,組織採購團赴臺,擴大對臺產品採購。今年5月底以來,商務部下屬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共計組織了三批兩岸經貿促進考察團赴臺,共有大陸各地160多家企業的300余人參團,其中包括聯想集團、康佳集團、TCL集團、中鋼集團、王府井百貨、上海百聯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這三批考察團總計成交金額54.76億美元。此外,還有一些大陸團組、企業在臺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採購。到目前為止,大陸對臺採購金額合計已超過100億美元。大陸組團赴臺採購在臺灣產生良好反響,受到臺灣各界歡迎,對密切兩岸企業的聯繫、幫助臺灣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加強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你好臺灣網記者:關於國慶慶典的問題。這次臺灣島內的媒體參加國慶慶典報道的報名情況如何?請幫我們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楊毅:臺灣媒體向國慶新聞中心申請採訪國慶活動的媒體是17家,記者48人。

  臺灣東森電視記者:吳敦義在就任之前到了一趟香港。有外傳說除了討論泥石流之外,可能也有討論一些簽署ECFA之類的議題,甚至不排除跟大陸方面一些人見面,不曉得國臺辦對這方面有沒有什麼說法?

  楊毅:我不了解。

  澳門澳亞衛視記者:第四次“陳江會”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表?海協會和海基會預備性磋商有沒有啟動?有媒體說,這次“陳江會”會在年底前舉行,請確認一下這個消息。

  楊毅:兩會協商已形成制度化安排。關於第四次兩會協商,雙方正按照初步商定的議題,各自進行準備。至於何時舉行會談,目前尚未商定。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延續一下剛才幾位同行提的問題,現在有三個比較指標性的參訪團,包括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上海市長韓正、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他們預定在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到臺灣訪問,這個計劃有沒有產生變化?第二個問題,請發言人介紹一下國臺辦最近成立的政黨局在過去這幾個月的運作情況怎麼樣,跟臺灣各黨派聯繫的情況。還有達賴事件之後,大陸方面跟民進黨交往的原則和立場有沒有改變?

  楊毅:國共兩黨交流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渠道。迄今為止,國共兩黨交流總體是順利的,也將繼續下去。這方面的重要安排一旦確定,我會及時週知各位。 你提到要我介紹一下政黨局的工作情況,以後你早點告訴我,我幫你收集一下。對於民進黨,我們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只要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作出正面回應。同時,我們歡迎民進黨廣大黨員來大陸走走看看,增進對大陸的了解。

  《法制晚報》記者:延續十一國慶問題。您剛才提到了依照慣例,請介紹一下1999年的時候慣例是什麼,而且經過了十年的變化,兩岸的關係也有了很大的不同,這次這個慣例會不會有什麼新的特點?

  楊毅:就像剛才我講到的,國慶期間,我們熱忱歡迎並將按慣例邀請臺灣同胞來參加國慶觀禮活動。至於慣例要詳細介紹,恐怕很難,下來我幫你了解一下。

  謝謝各位出席本次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