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09-10-14)
國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
2009-10-14
10月14日上午,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范麗青首先發佈了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即將舉辦的消息,然後回答了記者提問。
范麗青: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發佈會現在開始。
為深化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與親民黨協商,由兩岸農漁水利領域的民間團體牽頭,于11月上旬共同舉辦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
本次交流會議將圍繞以下四項議題進行探討:(一)兩岸自然災害預防及災後重建合作;(二)兩岸農業技術及產業合作;(三)兩岸漁業合作發展趨勢;(四)兩岸水利合作願景。通過上述四項議題的交流,對涉及臺灣民眾切身利益的農漁水利方面的合作,提出建議和期許。
根據安排,這次交流活動將分兩個階段舉行:第一階段,11月5日至7日,臺灣方面與會人員分為兩路,分別到上海、浙江參觀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大陸農業、漁業和水利設施,以及新農村建設等,並在當地舉行座談會。第二階段,11月8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一天全體會議。
歡迎媒體朋友屆時前往採訪報道。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你好臺灣網記者:有消息說,昨天兩會有關人員進行會面,就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相關事宜進行了溝通,請予以證實。
范麗青:你的消息挺快的,今天上午10點鐘,兩會都會分別發佈新聞稿。10月13日,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與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在杭州會面,初步商定,12月中下旬在臺中市舉行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雙方同意由兩會聯繫安排,儘快就已經確定的四項議題進行兩會專家的業務性溝通,正式啟動相關準備工作。此外,雙方還就大陸對臺賑災捐款的使用項目和方式交換了意見。
臺灣年代新聞記者:請問 “陳江會”期間,陳雲林會長會不會有機會到南臺灣的其他縣市走走?
范麗青:具體的行程要由兩會聯繫來進行安排。
新華社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據報道,由江丙坤率領的海基會媒體高層訪問團近期將到北京、山西交流,請發言人介紹一下有關情況。屆時雙方是否會就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問題交換意見?第二個問題,兩岸商簽MOU的進展情況如何,請發言人給我們介紹一下。
范麗青:江丙坤董事長率海基會的媒體高層訪問團的確將要到北京、山西兩地進行交流。我們歡迎江丙坤董事長率海基會新聞團來大陸訪問交流,具體的行程由兩會聯繫安排。關於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表明瞭積極推動的態度,我們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早日促成。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MOU的進展情況。自從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以後,兩岸金融監管機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積極就簽署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問題進行磋商和溝通。目前進展順利,爭取早日簽署。
臺灣TVBS記者:針對日前博智公司收購臺灣南山人壽的案子,今天臺灣方面傳出背後有陸資介入,不知道對於這種爭議發言人有什麼看法?
范麗青:你說的這個事情,具體情況我不了解。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延續剛才MOU的問題,有消息說,有可能會于月底前在第三地簽訂,可否請發言人證實?
范麗青:我還是重復剛才的話,目前雙方溝通進展順利,爭取早日簽署。
深圳衛視記者:據報道,為了協助臺灣的救災和重建,中國移動提供了應急通信車到臺灣災區參與行動通訊的恢復工作,請發言人介紹一下情況。另外一個問題,馬英九在10月10號的一個大會上提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雙方仍要保持耐心。同時,馬又表示說,兩岸關係雖然大幅度改善,但是臺灣當局不會輕易忽視所謂的大陸軍事威脅,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你說的情況的確屬實。中國移動支援臺灣救災的三輛應急通信車克服了種種困難,于8月31日順利運抵災區,投入到當地的救災、安置和重建工作。應急通信車趕赴臺灣阿里山茶山部落、阿里山十字路部落、茂林鄉以及受災最嚴重的六龜鄉四個區域,為災民提供應急的通信服務,也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普遍稱讚。
第二個問題,我們希望國共兩黨繼續保持和加強良性互動,不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本週六,吳伯雄就會將國民黨主席一職交給馬英九,請問您怎麼評價吳伯雄在977天的黨主席期間對於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另外對於馬英九接任之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發言人有什麼期待?
范麗青:對於國民黨的人事變動,我們不評論。吳伯雄主席在黨主席任內訪問大陸,與胡總書記會面,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了很多努力。我們希望國共兩黨繼續保持和加強良性互動,不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造福兩岸同胞。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有一個特別具體的問題,不少臺商和在大陸生活的臺胞都非常關心臺灣的駕照在大陸合法化的問題,不知道這個問題的解決有沒有具體進展?
范麗青:實際上這個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了。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及《臨時入境機動車和駕駛人管理規定》,持臺灣地區駕駛證在大陸申請小型汽車駕駛證,只需要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如果申請準駕車型為大型客車、牽引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駕駛證,還應當進行實際道路駕駛考試。此外,在大陸居留不超過三個月的,可以參加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學習後,直接換領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
臺灣中天電視記者:請教發言人,剛才提到馬英九即將在週日就職國民黨黨主席,過去連戰和吳伯雄都有到大陸這邊訪問,大陸會不會邀請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到大陸訪問?另外一個,接續剛才深圳衛視的第二個問題,馬英九在臺灣“國慶”時提到,不能忽視大陸軍事威脅的部分,請發言人再做一個回應。
范麗青:過去國共兩黨保持了良性互動,這樣的趨勢我們希望繼續加強。至於以後的具體安排,要視今後的情況決定。
關於兩岸的軍事問題,我們也早已經有了明確的表示,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兩岸進一步加強交流,解決兩岸軍事方面的問題,還是要從探討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做起。
廈門衛視記者:88風災使得臺灣地區的旅遊業受到一定的影響。兩個月過去了,臺灣的旅遊業恢復得怎麼樣?“十一”的時候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情況怎麼樣?請介紹一下。第二個問題,大陸地區捐贈臺灣的救災款項,現在匯出的情況怎麼樣?是否有參加一些具體的賑災項目?
范麗青:上次發佈會我們已介紹過,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大陸各界和部分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意向捐款總計是9.689億元人民幣。海協會已將募集的救災捐款首批1.5億元人民幣匯到臺灣。另外,據我們了解,中國紅十字會以及大陸各地赴臺交流團組和有關團體也已經通過不同的渠道,直接向臺灣的有關團體和地方捐款1.2億元人民幣。其餘的捐款,我們將陸續轉交。關於大陸賑災捐款的使用,根據捐贈者的意願,定點定向使用捐款及對援建項目予以說明,這是慈善捐款使用的慣例。汶川地震發生以後,大陸方面對於臺灣同胞捐款的使用也是根據捐贈者意願,照此辦理的。對於大陸社會各界捐款的使用,我們也希望尊重捐贈者的意願,直接用於災民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說災區的學校、橋梁、公共設施等。
第二個問題是旅遊。今年“十一”長假期間,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共有10958人次,其中10月1日和2日兩天日均近3500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受到影響的因素是很多的,我們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繼續推動。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根據一些媒體的報道,馬英九在近期秘密視察了臺灣的中程地對地導彈的試射,請問發言人知不知道這個消息?另外這次試射是針對大陸還是針對日本?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看法?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我不了解。第二個問題,我沒有評論。因為不了解,所以沒有評論。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聽說臺灣金管會已經有人來這邊談簽訂MOU的問題,看來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這個議題應該可以在今年年底內簽訂?
范麗青:我再重復一次,兩岸在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以後,兩岸金融監管機構一直保持密切聯繫,積極就簽署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問題進行溝通,目前進展順利,爭取儘快簽署。
臺灣《聯合報》記者:今年好像大陸在對臺高校招生方面加大了力度,聽說廈門大學和暨南大學這些相關學校,除了臺灣學生的高校聯招之外,另外還有自主招生,加大了對臺招生力度,請發言人說明一下情況。
范麗青:招生的情況我還沒有全面掌握,但是我們是一貫積極促進兩岸學生方面的交流,也非常歡迎臺灣學生到大陸就讀,同樣我們也希望大陸學歷的承認問題在臺灣能夠得到進一步解決。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10月7號兩岸故宮首次合作的“雍正大展”已經在臺北開幕。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何時能來大陸展覽,上次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也說過,北京方面已經提出了一些要求,想問一下現在進展如何?第二,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前表示曾經拒收過兩個圓明園的獸首,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范麗青:這次雍正文物借展到臺灣,在臺灣進行兩岸故宮雍正文物的合展,應該說是兩岸文物交流的一件好事,也是兩岸清史研究界的一件盛事。至於後續兩者之間的交流,應該由他們自己安排。
另外一個問題是關於獸首的問題,好像很多人都說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我也不清楚。
中新社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之前您談到旅遊的問題,大陸民眾赴臺旅遊,日前臺灣媒體有報道,有繞過高雄,故意不去高雄參觀的,請就此事做一個評論。第二個問題,本月25到26日成都將舉辦兩岸關係研討會,探討促進兩岸產業合作交流的問題,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范麗青:對於第一個問題,高雄市一些勢力與“藏獨”、“疆獨”分裂勢力合流,製造事端,衝撞大陸核心利益,傷害大陸同胞感情,大陸民眾對此表達不滿是很自然的。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們將繼續關注事態的演變。
關於第二個問題,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與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原擬於9月上旬在四川省成都市共同主辦2009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後因臺灣遭遇颱風災害等原因而推遲。現經主辦單位商定,將於10月25日至26日舉辦這次研討會,地點仍在成都市。本次研討會主題是:促進兩岸產業與經濟交流合作。分為3個子議題,分別是:(1)兩岸經濟合作歷程與機遇;(2)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願景探討;(3)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兩岸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約150人將出席這次會議。
《中國日報》記者:10月10日,馬英九發表講話提出要“打造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請問對這個提法您有什麼評價?
范麗青: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臺灣特色的優秀文化的確是對中華文化的一個非常好的發揚,兩岸應該共同努力,來繼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你好臺灣網記者:國民黨方面早前透露根據兩岸國共平臺的安排,將在10月下旬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大陸訪問團赴臺計劃,請予證實,並且介紹相關進展。
范麗青:十月下旬?好像沒有這樣的事情。但是可以向大家預告一個消息,應中國國民黨中央的邀請,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近期將率團赴臺訪問,具體的行程雙方還在溝通安排之中。
臺灣中天電視記者:請問發言人,第四次“江陳會”是否確定會把ECFA納入這次會議當中進行討論?這次“江陳會”是不是原本打算在高雄市舉行,但是因為之前發生多次這樣那樣的事情,所以最後地點選定是在臺中而不是高雄?高雄原本是不是首選?
范麗青:關於商簽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問題,兩岸相關學術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並且也分別公佈了研究報告。兩岸各自研究的結果表明,商簽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對於兩岸經濟發展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兩岸的專家還將共同進行深入探討。我們積極推動商簽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態度是一貫的,希望在雙方各自做好準備以後,爭取年內啟動這項商談。至於第四次兩會領導人的會談,剛才我已經把兩會的新聞稿告訴大家了,雙方已經商定,儘快就已確定的四項議題進行專家的業務性溝通,正式啟動準備工作。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延續剛才中天電視臺的提問。有消息說,在10月底的時候,臺灣經濟部門會率團訪問大陸,有可能會提前探討ECFA的問題,請問是不是有這樣的事情?
范麗青:我剛才已經說過了,兩岸現在分別在學術研究方面已經得出了基本結論。後續我們希望在雙方各自做好準備以後,爭取年內啟動商談。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想請問一下,針對剛才已經宣佈說兩會已經在杭州完成第四次“陳江會”的會前會,相較上次在深圳舉行的會前會是有對媒體公開,為什麼這次舉行會前會結束之後才對媒體公佈這個消息呢?
范麗青:這是兩會自己安排的,兩會互相協商而共同決定的。
臺灣中央社記者:發言人您剛才講到影響大陸觀光客到臺灣旅遊的因素很多,像這次高雄的大陸客減少是因為影響到大陸的核心利益,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將來還可能會有什麼原因可能會影響到大陸觀光客到臺灣旅遊的情況?
范麗青:我剛才已經說過了,影響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也可能有災害、交通或者一些旅遊團自己臨時改變方向等。旅遊是個人意願,我們努力加以推動,但是確實需要雙方各自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使它更進一步得到發展。
中央電視臺記者:據報道,之前大陸有關方面也表示即將修改《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海基會日前也對許多臺商協會發出調查問卷,希望蒐集臺商的意見,對修法作一個參考,您對此做何評論?
范麗青:今年是《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頒佈施行15週年和《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頒佈施行10週年。多年來,這部法律及實施細則為保護臺胞投資合法權益、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發展和擴大,特別是去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明顯改善和發展,為更好地依法保護臺胞合法權益,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我們與有關部委啟動了《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的修訂工作,目前正在徵求意見階段。歡迎廣大臺胞就此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更好地完成修法工作。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接著剛才的問題,希望臺灣同胞提供意見,用什麼方式和渠道來提供呢?是不是通過各地的臺資企業協會來提供?通過什麼樣比較具體的方式?我得到的資訊,臺灣“經濟部”已經跟大陸的商務部臺港澳司有聯繫,將在下一週展開ECFA第四次的非正式咨商,而且是由臺灣“國貿局局長”黃志鵬領軍來,希望能敲定正式咨商的時間、地點和談判的層級,甚至於初步交換早期收貨清單。請發言人證實一下。
范麗青:我們新聞媒體的記者們常常是消息的“尖兵”,很感謝你為我提供很多的資訊。您剛才講的關於《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的工作,臺灣同胞怎麼樣把意見反映上來,我相信有非常多的反映渠道。既可以通過臺辦系統,包括各地的臺辦,還有臺協,也可以直接向我們的法律制定部門加以反映,包括全國人大。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有消息稱,香港特首曾蔭權的《施政報告》中將提出把香港未來駐臺機構提升為官方級別,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范麗青:很抱歉,好像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的《施政報告》是今天上午才要做的,我還沒有看到。我需要在了解之後再回答你這個問題。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