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輯錄(2014-09-10)

2014-09-10 16:14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910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馬曉光: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闊別了兩個多月,今天又在國臺辦新聞發佈會這個場合跟大家見面。整個暑假期間是兩岸交流活動十分繁忙的時期,大家依然十分忙碌,都在忙於採訪報道,所以在這裡給大家道一聲辛苦,也道一聲感謝。下面我願意接受大家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前不久張志軍主任首次以國臺辦主任的身份訪問了美國,想請發言人介紹一下張主任這次訪美的相關情況。

  馬曉光:92日至6日,張志軍主任赴美進行工作訪問。期間先後會見了美國國務院、白宮官員、美國前政要及知名智庫學者,與旅居紐約和舊金山的僑胞代表會面。

  馬曉光:張志軍主任向美方介紹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進展,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於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繼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為增進中美戰略互信、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注入新能量。美方表示,在臺灣問題上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積極評價6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成果,歡迎並鼓勵兩岸關係良好勢頭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馬曉光:在出席舊金山僑界招待會時,張主任發表了演講。他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不會因一些個別事件而停滯。兩岸之間應多些交流、理解和信任,少些障礙、偏見和猜疑。希望兩岸同胞精誠團結,攜手奮鬥,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馬曉光:張主任訪美期間的新聞稿和演講全文已發表了,請大家參閱。

  廈門衛視記者:近日,臺灣問題油的事件不斷發酵,媒體報道說,這個問題油不僅在臺灣地區涉及範圍非常廣,同時還涉及到一些港澳食品。我想問一下,大陸有沒有發現涉及到臺灣問題油的食品?同時根據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兩岸雙方就此進行了怎樣的溝通?

  馬曉光:食品安全事關兩岸同胞的健康福祉,大陸有關方面對此高度重視。這次臺灣“餿水油”事件發生以後,國家質檢總局立即通過《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渠道,與臺灣有關方面聯繫,請其進一步提供事件的詳細資訊,包括受影響的企業和品牌、對大陸出口的情況等。經過檢驗檢疫機構初步核查,大陸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國家質監總局已經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暫停受理使用該油品的臺灣產品報檢,全面排查以往的進口記錄,如果有進口,立即下架召回。事態還在進一步發展,我們希望兩岸有關方面根據兩岸食品安全協議進一步加強聯繫與合作,妥善處理相關事宜,切實維護兩岸同胞的健康權益。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今天兩岸兩會將就貨貿協議在臺北進行協商。輿論認為,臺灣方面關於兩岸監督條例的制定將是其中的難點,您是否認同?此外,您認為如果舉行第11次兩會領導人商談的話,應當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第二個問題,前不久有關省市新設立了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馬曉光: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為創建更多兩岸交流合作平臺,給兩岸同胞更多的回顧歷史、品位文化、暢敘親情的機會。今年6月份,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決定,在已經有的28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基礎上,增設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分別是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新區、江蘇省宜興市陶瓷博物館、湖南省永州市陽明山、貴州省孔學堂、雲南省騰衝國殤墓園、山東省濰坊齊魯臺灣城、浙江省天臺縣濟公故里、廣東省南澳總兵府等地。

  馬曉光: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表明瞭態度。目前兩岸貨貿協議第9次工作性商談即將舉行,我們希望有關ECFA的後續協商都能夠順利進行,並且順利地簽署協議,順利地生效實施。

  馬曉光:關於兩會第11次會談,兩會保持著相關的聯繫,因為上次會談已經確定了一些議題,我們希望隨著這些議題準備工作的完成,能夠在適當時候舉行會談,並且簽署新的協議。

  臺灣三立電視記者:過去三個禮拜的時間,臺灣因為張顯耀所謂的“泄密案”引起風風雨雨,國臺辦對這個事件有什麼看法?接下來兩岸之間的交流互動會不會出現所謂的嫌隙?

  馬曉光:這起事件,我們已經多次表明瞭態度。我們總的看法是,不希望因個別事件,使兩岸關係受到影響,同時我們也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不會因為個別事件而停滯。

  香港中評社記者:日前,呂秀蓮發起了臺灣“和平中立公投”的提案聯署,請問發言人有何評價?

  馬曉光:我們看到了相關報道,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的立場是眾所週知的。

  央視海峽兩岸記者:剛才您介紹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步伐不會因為個別的負面因素有所減緩,那麼您能否介紹一下近期,特別是暑期前後兩岸各領域交流的主要情況?

  馬曉光:的確,可能大家都注意到,進入7月份以來,兩岸交流非常熱絡,兩岸各個領域的交流活動亮點紛呈。我把它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海協會與海基會保持著常態化的交流。林中森董事長3次率團來大陸交流參訪,陳德銘會長兩度與林董事長會面,雙方就兩會會務及後續協商事宜交換意見。兩會還舉行了第6次經合會的例會。兩岸業務主管部門就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就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執行情況交換意見,進一步凝聚了共識。

  馬曉光:二是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在持續深化。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資訊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在西安舉行,公佈了半導體照明、平板顯示技術和太陽能光伏3個領域的10項共通標準,並達成了30項共識。之後,第四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又在臺中市舉行,兩岸的產官學探討了產業合作路徑和願景,也獲得了多項共識。大陸各地還陸續舉辦了遼寧臺灣周、魯臺經貿洽談會、兩岸海洋經濟合作交流會、臺灣名品博覽會等活動,促進了兩岸相關產業的合作。

  馬曉光:三是兩岸文化、青年、社會、法律等領域交流蓬勃開展。臺灣義守大學學生818日至24日來北京組團採訪,實現了張志軍主任今年6月訪台期間同他們的約定。第二屆海峽青年節在福州舉行,吸引了兩岸1800多名青年人參加。深圳交響樂團赴臺灣舉辦大型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的巡演活動,在臺北、臺中、高雄都引起熱烈反響。兩岸14名游泳健將於818日至22日接力泳渡臺灣海峽,攜手創造了游泳歷時最久、距離最長的橫渡海峽新紀錄。各位記者朋友跟我們一起參加的“追憶中國遠征軍”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我們一起去深入挖掘,去宣傳70年前中國遠征軍浴血抗戰的英雄事跡,增加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還有,第三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在浙江舉辦,開通了首條兩岸婚姻家庭關懷熱線,並且成立了兩岸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公益服務團隊。第3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在重慶召開,200多名兩岸法律和法學界專家學者參與,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法治保障”為主題,在推動兩岸法學理論的研究、法律實務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果。

  馬曉光:我想強調的是,上述活動體現了兩岸交流不斷擴大和深化,為持續增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了動力,充分說明交流合作是兩岸關係的主流,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

  臺灣旺報記者:第一個問題,此前兩岸雙方對於陸客轉机議題取得一定共識。不過最近又傳出說,大陸希望把陸客轉机的議題跟臺灣開放海峽中線,以增加兩岸航班的議題放在一起討論。是嗎?第二個問題,有臺商提出來希望能夠在大陸享有“國民待遇”,不曉得大陸未來在對臺商開放方面會不會有新的舉措?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關於陸客轉机和進一步便利兩岸人員往來,這是兩岸兩會在上次協議總結會上達成的共識,也是今年6月第二次“張王會”上達成的共識。有關這個議題的溝通,據我了解,兩岸有關方面正在進行積極的準備。

  馬曉光:第二個問題,你提到的臺商“國民待遇”問題,我想,大家都已經注意到,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歡迎和鼓勵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旨在努力為臺商投資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且近年來,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方便臺灣同胞往來大陸,在大陸就學、就業、就醫等方面的便利措施。今後我們會繼續優先向臺灣同胞開放市場,共同分享發展帶來的機遇。我們將通過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臺商在大陸投資經營、發展事業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和更加優質的政策環境。

  福建海峽導報記者:根據報道,臺灣方面近期將推出措施,整頓大陸游客在臺旅遊市場,並對所謂“一條龍”模式進行清查,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馬曉光: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從開放以來已經6年了,總體上保持了健康有序較快的發展態勢,得到了兩岸業界和兩岸民眾的普遍認可。據了解,目前臺灣旅遊業界主要代表人士均認為,沒有證據顯示存在所謂“陸資一條龍”的現象。在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市場發展衍生的問題,不是市場主流。妥善處理這些問題,防微杜漸,對於保障大陸游客的合法權益,維護赴臺旅遊市場的整體健康有序發展十分重要。希望兩岸有關方面繼續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規範赴臺遊市場秩序,提升服務品質。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陳德銘會長年底之前是不是有可能來臺?會不會受到張顯耀事件的影響?第二,前一陣子臺灣內部又有聲音傳出來說,如果兩岸要進入下一步的政治協商或者所謂的談判深水區的話,可能需要國共兩黨先簽一個和解宣言,也可以代表大陸對臺灣釋出善意,不知道國臺辦這邊的看法如何?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我剛才已經講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不會因個別事件而停滯。有關陳德銘會長赴臺參訪的具體事宜,據我了解,目前還在規劃之中。

  馬曉光:第二個問題,總的來講,對於一切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都是持歡迎態度的。

  新京報記者:今年抗戰勝利紀念日,兩岸分別舉行高規格的紀念活動,明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請問發言人,兩岸是否在紀念活動上會有更多的合作?

  馬曉光: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奮起抵禦外侮,為贏得民族的獨立尊嚴奠定重要基礎的偉大的全民族的抗戰。近期以來,海峽兩岸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對抗戰勝利以及在抗戰中壯烈捐軀的先烈們進行紀念和祭奠。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兩岸應該進一步增強共同的歷史連結和歷史記憶,共同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新社記者:剛才您介紹了暑期兩岸熱絡交流的情況,而今年上半年兩岸人員往來也很熱絡,請您介紹今年上半年兩岸投資貿易、人員往來的相關統計。

  馬曉光:今年17月,兩岸貿易額為1105億美元,同比下降6%。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為257.7億美元,同比上升6.4%;自臺灣進口為847.3億美元,同比下降9.2%。同期大陸批准臺商投資項目1284個,同比上升10.2%,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4.7億美元,同比上升3.3%。經大陸相關主管部門核準的赴臺投資企業和項目34個,投資金額1.95億美元,同比增長95%,已超過去年全年投資1.77億美元的水準。

  馬曉光:兩岸人員往來與交流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今年17月,兩岸人員往來達531.8萬人次,同比增長15.35%。其中,臺灣居民來大陸303.3萬人次,同比增長3.78%;大陸居民赴臺228.5萬人次,同比增加35.37%。在大陸居民赴臺中,赴臺旅遊187.9萬人次,同比增加45%。其中,團隊遊126.4萬人次,同比增加21%;個人遊61.5萬人次,同比增加147%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您剛剛提到從7月以來各項交流非常熱絡的情況,但是我們其實也知道,最近兩岸的確是出現了一些情況,包括張顯耀事件,還有到目前為止國共論壇也還沒有任何舉辦時間地點的消息。請您可不可以談一談,簡要總結一下從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江八點到胡六點,一直到目前這段時間以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成果?謝謝。

  馬曉光:首先,有關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舉辦事宜,據我了解,國共兩黨有關方面正在溝通協商之中。

  馬曉光:回顧二十年兩岸關係走過的歷程,特別是2008年前後兩岸關係的對比,我想,兩岸民眾都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取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應該說,兩岸關係發展的總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所以有臺灣朋友也講,這是兩岸60年來最好的一段時期,對此我們是認同的。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一個進展和突破,首先,兩岸雙方建立了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其次,兩岸通過交流合作與協商談判來持續推進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第三,兩岸民眾前所未有地參與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第四,一度在臺灣島內比較猖獗的“臺灣法理獨立”的活動得到了遏制。因此,我們始終認為,這6年來,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是巨大的,但是發展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展望未來,我們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臺灣聯合報記者:臺灣方面已經多次表達對“習馬會”的期待,大陸方面對兩岸領導人會面也是持積極的態度,您能不能評估一下“習馬會”的可能性?

  馬曉光:關於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表明瞭立場和態度。

  馬曉光:感謝大家的參與,我們下次再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