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輯錄(2015-4-29)

2015-04-29 18:04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429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馬曉光: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發佈會現在開始。下面請大家提問。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李克強總理和俞正聲主席日前在與臺資企業代表座談時表示,大陸對臺商的優惠政策不會改變,將繼續支援和鼓勵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請問國臺辦將如何落實講話精神?

馬曉光:日前,李克強總理在廈門召開的部分臺資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表示,兩岸同胞骨肉相連,是一個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我們對臺商的優惠政策不會改變,已制定的一些政策、已簽訂的合同繼續有效,不存在溯及既往的問題。俞正聲主席近日在南京與臺商企業家代表座談時也強調,大陸支援和鼓勵臺資企業發展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將繼續支援和鼓勵臺資企業發展,依法維護臺商合法權益。講話發表後,各地臺商反響熱烈,感覺吃了‘定心丸’,認為這些講話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的政策理念,堅定了他們進一步在大陸發展事業的信心。中央臺辦、國臺辦將認真落實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為臺資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新華社記者:請介紹日前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共同紀念“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佈十週年有關活動的情況。

馬曉光:425日,在江蘇南京,中央臺辦海峽兩岸研究中心和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共同舉辦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佈十週年紀念活動。

馬曉光:中央臺辦張志軍主任、江蘇省委羅志軍書記、中國國民黨郝龍斌副主席,以及國共兩黨代表、兩岸專家學者近百人出席了有關活動。

馬曉光:與會人士高度評價“共同願景”的歷史意義,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交流等方面,總結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和經驗,並對今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許多富有前瞻性的建議。強調要繼續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呼籲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開創兩岸關係新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馬曉光:今天是429日,也是“共同願景”發佈十週年的日子。在今天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張志軍主任在紀念活動中的講話,這篇講話從三個方面高度評價了“共同願景”的歷史意義,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對進一步開創兩岸關係新未來的重要啟示作用,歡迎大家參閱。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今天是汪辜會談22週年,也是“胡連會”十週年。馬英九將在陸委會重新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對此有何評論?另外,在目前兩岸關係新形態下,“九二共識”有沒有可能進一步深化?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22年前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舉行的汪辜會談,開創了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樹立了兩岸平等協商的典範,標誌著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馬曉光:汪辜會談22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證明,要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關鍵是鞏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兩岸關係就能夠改善發展,兩岸民眾的權益和福祉就能得到維護和增進,兩岸各項交流合作就能夠不斷擴大深化。如果這個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和平發展成果也會得而復失。歷史啟迪現實也昭示未來,這是汪辜會談對兩岸同胞最重要的啟示。

馬曉光:第二個問題,2008年以來,在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同胞攜手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並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受到兩岸民眾和國際社會的肯定和歡迎。只要繼續堅持這一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的發展道路就會更加廣闊,也將為兩岸同胞帶來更多福祉。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表示,“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民進黨發言人稱,所謂維持兩岸現狀是指2015年的現狀而不是1992年的現狀,對此有何評論?兩岸關係現狀到底是什麼?

馬曉光: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2008年以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關係實現了和平發展。這就是兩岸關係現狀。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尼泊爾目前發生了強震,截至目前仍有100多名臺灣遊客滯留在尼泊爾境內,還有20多人失聯,請問未來大陸方面是否會協同臺灣有關部門對滯留在尼泊爾境內的臺灣同胞提供協助?

馬曉光:尼泊爾地震發生後,大陸方面已經緊急啟動應急機制。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我們願意為在尼臺灣同胞提供必要協助。

新華社記者:日前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臺表示,大陸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開啟滬臺通,請介紹相關情況,以及大陸方面對兩岸金融合作的立場。

馬曉光:滬港通已經順利實施了,滬臺通最近受到熱議。我們希望,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通過深化兩岸資本市場合作,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經濟發展成果提供新的平臺。

臺灣《聯合報》記者:下個星期國共兩黨的領導人將會面,請介紹這次會面在國共交往歷史上的意義和朱立倫在北京的行程安排。2005年國共領導人會面時,雙方發表了共同新聞稿,這次會不會發表?

馬曉光: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對於保持兩黨交往,增進良性互動,推進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穩步向前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相關行程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我們跟國民黨有關方面將加強溝通,落實好各項活動的細節。國共兩黨對於維護臺海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對於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堅定不移地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都具有廣泛共識。我們期待並相信,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就兩黨交往和兩岸關係廣泛深入交換意見,一定會取得積極成果。

團結報記者:有消息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信以及前首相野田佳彥將先後率團訪問臺灣,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馬曉光:眾所週知,我們對我建交國與臺灣交往問題的立場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最近有學者提到,兩岸“讓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不是表示大陸將不再對臺灣“讓利”?

馬曉光:兩岸經濟交流合作20多年來,取得了互補互利的成效,兩岸工商界和兩岸民眾普遍受益。大陸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對臺灣同胞釋放了善意。隨著大陸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將更加注重制度創新,同時對於臺商和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的各項合理優惠政策依然會繼續執行。

臺灣《旺報》記者:54日,朱立倫主席可能在和習總書記見面時提出深化“九二共識”內涵的政治主張,進而勾勒出兩岸關係發展的新願景。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和期許?

馬曉光:其實我剛才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要鞏固、維護好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這個政治基礎得到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兩岸民眾的福祉就會不斷增加,兩岸關係的前景也會越來越光明。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現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在加緊建設當中。上海自貿區出臺了新政策,要推進建立臺灣中小企業商品中心。天津也推出新政,臺灣投資人可以憑臺胞證直接登記企業。您認為隨著四大自貿區的建設,未來是否會給臺灣的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商機?

馬曉光:大陸方面設立自貿區的舉措受到臺灣同胞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臺灣工商界,包括中小企業的熱切期待。我們相信,隨著自貿區建設的不斷完善,隨著制度創新成果的不斷累積,一定能為兩岸經濟合作,包括兩岸中小企業合作創造新的契機,開闢新的空間。

馬曉光: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