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輯錄(2015-6-10)
6月10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首先介紹了第七屆海峽論壇的籌備進展情況,然後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馬曉光: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向大家介紹海峽論壇的有關情況。
馬曉光:目前,第七屆海峽論壇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論壇大會將於6月14日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將出席海峽論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新黨主席郁慕明、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及臺灣有關縣市長、縣市議長、臺灣主辦單位代表、各界人士等將近1萬人應邀出席本屆論壇。
馬曉光:本屆論壇更加關注青年發展,更加突出服務基層。一是貼近兩岸青年的關注和需求,將舉行海峽兩岸大學生青年創意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成果展示、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等活動,包括微電影、健康成長、創業與“網際網路+”、藝術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主題峰會等多個項目。還邀請臺灣青年來閩參加兩岸青年騎行最美福建活動。
馬曉光:二是設計同名同宗村、民間信仰文化等具有草根性、泥土味的活動項目,兩岸基層群體參與的範圍不斷擴大。舉例來說,參加兩岸特色廟會的臺灣商戶,由去年五個城市的七大夜市擴展到15個縣市,大陸商戶由閩南廈漳泉地區擴展到福建九地市。安排了“海峽論壇之夜”民間文藝匯演、兩岸美食大夜市、兩岸文創大超市和“童玩大遊園”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新增兩岸殘障人士交流嘉年華,邀請臺灣20多個民間助殘社會組織、慈善機構參與。
馬曉光:三是緊扣兩岸經濟發展趨勢,積極引入當前兩岸社會關注熱點內容,將“兩岸自貿區創新與合作”作為今年兩岸共同家園論壇主題,促進兩岸同業交流。
馬曉光:各位媒體朋友,海峽論壇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盛會。歡迎大家前往採訪。希望通過大家的筆和鏡頭多報道兩岸基層民眾交流的故事、參與的熱情、合作的成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注入正能量。
馬曉光:下面我接受大家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已經結束了美國之行,關於蔡英文在美期間發表的一些有關兩岸關係的言論,請問發言人有什麼評價?
馬曉光: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國際上從事“臺獨”分裂活動。我們對民進黨的政策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民進黨領導人這次在美國就兩岸關係講了各種各樣的話,但就是沒有講清楚最核心的問題。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核心在於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民進黨最需要明確回答的是,兩岸之間是什麼關係。
香港中評社記者:首批赴臺就讀的大陸本科生這個月馬上要畢業了,他們當中有很多學生要回到大陸就業、工作,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另外,會繼續鼓勵陸生赴臺就學嗎?
馬曉光:從2010年大陸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學位以來,第一批赴臺灣就讀的大陸學生今年就要畢業了。我們衷心希望他們回到大陸之後,都能夠找到發揮自己專長的崗位,希望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學到的才華,能夠在大陸發展建設中得到充分施展。也希望他們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幹出自己一番人生事業。當然,我們還希望他們能夠把在臺灣就學好的感受和經驗帶回來,繼續加強與臺灣同學之間的聯繫,為兩岸交流合作貢獻心力。我們鼓勵和支援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和態度沒有改變。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日前中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臺灣的主流輿論認為,會對臺灣經貿帶來衝擊,希望兩岸能夠儘快商簽貨貿等ECFA後續協議,請問大陸方面對此持何態度?
馬曉光:我們早就表達過,我們對持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建設、推動貨貿協議等ECFA後續協商的態度是一貫的、積極的,希望繼續加強兩岸經濟合作,並讓臺灣同胞優先分享大陸市場的機遇。在經濟合作與發展過程中,先人一步或許就能抓住更多的機會。而人為的阻撓與干擾,只能喪失更多機會。我們希望兩岸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照顧彼此關切,早日達成協定,使兩岸民眾在ECFA早收計劃基礎上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第一屆臺商發展論壇在漳州舉行,其中一個主題涉及到臺資企業的轉型升級問題。請問國臺辦接下來會不會有一些具體措施幫助臺商實現轉型升級?
馬曉光: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採取各種措施,來幫助輔導臺資企業在大陸實現轉型升級。這些措施既包括各地政府和有關方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包括國臺辦指導全國臺企聯舉辦的一系列講座和輔導活動。這個工作還會持續,而且還會繼續加大力度,最終使臺資企業能夠在大陸得到永續的、健康的發展。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暑期馬上就要到了,請問發言人,近期包括暑期有哪些重要的兩岸交流活動在計劃和安排?
馬曉光:在兩岸關係繼續保持和平穩定發展的總體態勢下,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各領域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與深化。進入6月份以來,有關團體、機構和地方組織的兩岸交流活動也進入熱季。據了解,除海峽論壇外,國務院臺辦會同有關方面,于6月8日至11日在上海、杭州、福州等地,舉辦兩岸青年創業就業考察座談活動,大陸有關地方將與臺灣相關考察團交流青年創業就業輔導政策、支援措施和成功案例,探討兩岸青年創業就業經驗,促進兩岸創業輔導機構交流,推動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就業。
馬曉光:多個地方涉臺經貿活動將在7至8月間陸續舉辦,繼重慶臺灣周、雲臺會之後,還將舉行第八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暨2015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第二十一屆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第十四屆遼寧臺灣周。
馬曉光:在文化交流方面,“情係絲路 牽手寧夏”系列活動將於7月7日至16日舉行,“兩岸校園經典名曲演唱會”將月7月18日在上海唱響。
馬曉光:在教育交流方面,全國臺聯將舉辦“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協會將舉辦“中華文化暑期研習營”、兩岸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研討會,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將舉辦暑期學校和研習營,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將舉辦“兩岸青年領袖研習營”。中國科協的“玉山計劃”、中國生產力中心的“臺灣大學生中關村科技園區見習營”,還將為臺灣學生提供在大陸實習的寶貴機會。
馬曉光:在體育交流方面,擬於8月1日舉行的第七屆廈金海峽橫渡活動吸引了200余名兩岸泳渡選手參加。
馬曉光:在旅遊交流方面,“華夏文明·薪火相傳”臺灣中高等院校旅遊專業青年學生大陸游學活動將在暑期舉行,規模近500人。
馬曉光:在民間信仰交流方面,6月6日至17日,“神農大帝祖廟神尊臺灣巡境賜福”活動正在臺灣舉行,6月22日甘肅天水舉辦“2015(乙未)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商務部大陸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辦事處本月16日要在臺北掛牌,請問這個辦事處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對於兩岸推動服貿、貨貿方面來講,是不是有一些正面的幫助?謝謝。
馬曉光:大陸第二家經貿機構在臺設立辦事處,是根據ECFA協議,在兩岸經合會框架下,通過磋商安排的。它的功能、定位都是非常明確的,跟第一家辦事處應該說是一致的。我相信,兩岸經貿機構互設辦事處的進一步增加和擴大,將為聯繫兩岸經貿界人士,開展兩岸經貿政策和經貿資訊的交流,共同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建言獻策,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福建海峽導報記者:海峽論壇希望給兩岸的青年搭建一個怎麼樣的平臺?
馬曉光:剛才我已經就本屆海峽論壇各活動中涉及兩岸青年交流和為兩岸青年合作搭建平臺的有關內容作了介紹。大家可能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高度重視兩岸青年的交流,也採取了一些措施,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就業、創業,進一步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而且我們也開始著手組織實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的考察活動,為臺灣青年到大陸來創業就業搭建更多平臺。這樣一些努力,加上兩岸青年的積極參與,兩岸青年交流一定能夠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香港文匯報記者:蔡英文在訪問華盛頓期間,美國高官接連在辦公場所會見蔡英文,對於美國這一行為國臺辦有何評論?
馬曉光:外交部已經就此表明我們的嚴正立場。我們認為,美方的一些安排是與臺海和平穩定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違背的。美方應該切實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堅定反對“臺獨”,不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多做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情。
臺灣《旺報》記者:請問發言人,亞投行的章程將在這個月底公佈,在臺灣參與的名稱和形式方面是不是有更具體的安排?
馬曉光:亞投行的章程正在制定,有關細節我不是很了解。不過你可能也注意到,我們多次重申,歡迎臺灣以適當名義加入亞投行。在不久前金門舉行的“張夏會”上,雙方也就此進一步交換了意見。我們相信,通過溝通協商,會妥善處理相關問題。
香港大公報大公網記者:“港獨”分子陳雲日前赴臺灣推銷其“港獨”言論,並與某些“臺獨”分子勾連。有輿論對“港獨”、“臺獨”這種合流之勢感到憂慮,請問國臺辦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企圖破壞香港政治發展和繁榮穩定、破壞兩岸關係和港臺關係的言論和行動,這就是我們的態度和立場。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您剛才強調說,反對任何人在國際上從事“臺獨”分裂活動。請問國臺辦覺得蔡英文訪美期間哪些言行觸碰到了大陸的底線?另外,您剛才說蔡英文沒有把一些核心問題講清楚,現在蔡英文沒有提到“九二共識”,只是說兩岸之間歷史名詞的問題就繼續求同存異。請問大陸能夠認同這種言論嗎?
馬曉光:剛才我已經表達了一個總體的看法。在這裡我要強調,“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各自受權,經過香港會談及其後函件往來達成的共識,不能窄化為國共兩黨的共識。同時“九二共識”絕不是一個抽象概念,也不是一個歷史名詞,它體現了雙方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正是有了這個基本態度,雙方才能夠求同存異,擱置爭議,開展協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基本態度,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才能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創新局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和平發展絕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動搖了這個基礎的核心意涵,就談不上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所以,民進黨需要向兩岸同胞作出明確回答,兩岸之間是什麼關係,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是什麼,怎樣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有數據統計,6年來,陸資赴臺投資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也顯示了陸資赴臺的很多正面效果。但是兩岸的雙向投資的確有很多不平等,請問發言人未來兩岸是否會就陸資赴臺遭受不平等待遇進一步協商呢?
馬曉光: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我們一貫的態度和立場,大陸企業赴臺灣投資也是兩岸經濟合作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日前張志軍主任在金門和夏立言主委會面時,雙方都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交流和合作,併為此創造有利條件。所以我們希望,臺灣方面本著這一精神,來逐步取消對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設置的諸多不合理限制,使兩岸經貿關係儘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
香港文匯報記者:有臺商反映,他們非常願意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但是卻苦於找不到在大陸的對接部門。請問他們應與哪些部門聯繫?
馬曉光:我們歡迎廣大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這個態度是明確的,政策也是明確的。現在“一帶一路”的願景和行動綱領已經出臺了,有負責的主管部門。如果臺商有諮詢需求,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當地主管部門去了解。如果有具體的意願也可以向國臺辦反映,我們願意轉達,願意搭橋牽線。
臺灣“中央社”記者:蔡英文沒有提“九二共識”,但她在訪美的時候講,民進黨如果有機會的話,會繼續推進兩岸交流,包括兩岸事務首長的制度性會談。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馬曉光:我們已經多次講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建立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的。國臺辦與陸委會常態性的聯繫溝通機制也是建立在認同“九二共識”基礎上的。請大家注意這個情況。
團結報團結網記者:我們比較關注陸生的問題。前段時間,有臺灣教育部門相關官員表示,臺灣針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可能將逐步取消,只保留兩項,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三限六不”政策確實是嚴重地損害了赴臺灣就讀陸生的權益。我們當然希望臺灣方面能夠採取實際措施,儘快取消這些不合理的限制,給予陸生在臺就讀合理的待遇,維護和保障他們應有的權益。
台灣網記者:近年來各地陸續設立了一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據了解,近期又新設立了一些,請發言人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馬曉光:為了創建更多兩岸交流合作的平臺,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今年6月決定,增設6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分別是:甘肅省涇川西王母宮、河南省新鄭黃帝故里、江蘇省無錫靈山、浙江省奉化雪竇山、雲南省“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博物館、湖北省秭歸屈原故里文化園。截至目前,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已經達到了43家,為兩岸同胞在交流往來中回顧歷史、品味文化、暢敘親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臺灣《旺報》記者:有媒體報道,兩岸和平論壇今年可能因為選舉的因素而取消,請予證實,是否會取消?取消的原因是什麼?
馬曉光:兩岸和平論壇是由14家兩岸民間團體和學術機構共同發起的。據我向大陸相關單位了解,應臺灣主辦方的要求,第二屆兩岸和平論壇擬延期舉辦,具體時間由雙方協商確定。
馬曉光: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