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輯錄(2016-6-29)
6月29日上午10時,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安峰山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我們注意到,發言人日前在6月25日的應詢答問中表示,“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已經停擺”,請發言人說明一下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安峰山:“兩岸聯繫溝通機制”,是指國臺辦與臺灣方面陸委會建立的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建立的協商談判機制。
安峰山:眾所週知,2008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國臺辦與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都是建立在雙方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之上的。
安峰山:在此,我願意向大家介紹一些具體情況。2008年5月26日,海基會向海協會發來電函,表明“期望貴我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複製度化協商”,在接到來函後,5月29日,海協會復函海基會,表明“我會同意貴會來函意見,儘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雙方的往來函件,白紙黑字,歷歷在目。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6月12日,雙方恢復了中斷將近十年的兩會商談,才有了兩會8年來的11次商談和23項協議。
安峰山:2014年2月,國臺辦與陸委會負責人在南京會面,決定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建立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張志軍主任在會面時特別強調,“九二共識”是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這個機制不可能建立;即使建立了,如果基礎被破壞,這個機制也會塌下來。陸委會2月11日發表的新聞稿也明確表示,“陸委會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制度化協商及互動往來關鍵核心”。此後,兩部門負責人多次會面互訪,雙方都強調“九二共識”是繼續推進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安峰山:這些事實足以說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也是兩岸制度化聯繫機制得以建立的基礎和前提。我要強調的是,大陸方面在此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交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立場一直沒有改變,態度始終如一。改變這一局面的是臺灣方面。臺灣新執政當局迄今未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核心意涵,動搖了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導致了國臺辦與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的停擺,責任完全在臺灣一方。人們不禁要問:臺灣方面為什麼要改變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其目的何在?
廈門衛視記者:今年5.20前後,臺灣方面一再表示,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溝通協商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此一歷史事實的重點就是“求同存異”。對這種表述,大陸方面為什麼不能接受?
安峰山:臺灣方面始終在兩岸同胞最為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一段時間以來,兩岸同胞都在問,臺灣方面稱,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溝通協商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所謂的“共同認知”到底是指哪些內容?所謂這一歷史事實的重點在於求同存異,“求同存異”的“同”又是什麼?臺灣方面應該把這些講清楚,說明白。只有對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作出明確的、正確的表述,兩岸的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續。
中新社記者:據報道,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目前表示,大陸決定中止或暫停與臺灣方面的交流溝通是一件“不幸”的事,他還提及辜振甫說過的“九二諒解”,認為用“九二諒解”還是“九二共識”哪個說法,是兩岸必須解決的問題,請問國臺辦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安峰山:“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就如何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海基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由此可見,當時雙方均表明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其基本事實和全部過程是十分清楚,不容置疑的。
安峰山:正是有了92年達成共識的事實,才有1993年的汪辜會談。大家可以查看一下當年海基會出版的《辜汪會談紀要》。2000年以後,辜振甫先生多次表示,要重視“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這也是任何人都否定和歪曲不了的歷史事實。
臺灣東森電視臺: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九二共識”的問題,臺灣方面新政府可能希望通過海基會換新任董事會之後,由海基會承認“九二共識”,來與大陸方面溝通,請問大陸方面會接受嗎?第二個問題,想請教一下,蔡英文在巴拿馬活動時用英文署名“President of Taiwan(ROC)”,對於這個問題,臺灣方面有一些人認為是“法理臺獨”的做法,大陸方面怎麼看?
安峰山:您的第一個問題,關於海基會董事長人選的問題,我在上次發佈會時已經做了回答。我們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協商談判的主張和誠意沒有改變。兩會協商和聯繫機制能否得以維繫的關鍵,在於海基會方面能否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
安峰山:您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一貫以一個中國原則對待臺灣對外交往問題,堅決反對任何企圖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臺灣獨立”的行徑。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剛才發言人說到了“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已經停擺”,那麼,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和今年的國共論壇會不會受到影響?什麼時候會舉辦?
安峰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良好局面是應該得到珍惜和維護的。至於您提到的關於滬臺的雙城論壇,應該由上海市和臺北市方面進行溝通。關於國共交流平臺運作事宜,雙方一直在積極進行溝通。
臺灣《旺報》:海協會與海基會聯繫機制已經停擺,但兩岸“小兩會”,海旅會和臺旅會的互動還有待觀察,8月中將在花蓮舉辦的觀光論壇,大陸海旅會是否會派人參加?
安峰山:我們已經多次講過,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都是在雙方均堅持“九二共識”這一基礎上所取得的。只有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才能確保兩岸的制度化交往成果不受影響。我們也會繼續努力維護兩岸民眾的交流交往權益,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至於您問到的具體問題,建議向旅遊主管部門諮詢。
臺灣TVBS記者提問:延續之前的問題,國臺辦首度證實兩岸溝通機制停擺,但是日前陸委會表示,希望雙方在共同打擊犯罪上能打開對話大門,不宜以政治因素阻礙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合作,請教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安峰山:有關兩岸聯繫溝通機制的問題,我已經回答得很清楚了。至於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合作機制,24日關於柬埔寨向大陸遣回部分兩岸的電信詐騙嫌疑犯的問題,大陸公安部門已經發了新聞稿,國臺辦發言人也就此做了表態。
廣東深圳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針對蔡英文上臺一個多月以來的表現,島內有一些學者分析說,蔡英文對外是打一張“屈辱牌”,對內是執行“臺獨”內政,蔡的兩岸政策是“反中”而“緩獨”,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第二個問題,6月25日日本沖繩一公園內建了一座所謂“臺灣之塔”紀念碑,紀念二戰期間參加日軍的臺灣人,蔡英文專門為這個碑題字,臺灣也有一些政客到場,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安峰山:您的第一個問題,要想確保兩岸制度化交往機制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就要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在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上,運用兩面手法或者在語言和文字上採取模糊態度,都是無濟於事的。
安峰山:您的第二個問題,國際社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段歷史已經有了明確的結論。臺灣民眾也是當時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受害者。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日前臺灣方面有人提出希望國共之間先簽和平協議,這部分不知是否可行?
安峰山:2005年以來,國共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兩岸同胞一道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嶄新局面,推動兩岸關係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對於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我們已經多次明確表示,願意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同臺灣方面進行協商,探尋解決的辦法。
中國日報記者: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蔡英文在訪問巴拿馬時,巴拿馬總統瓦雷拉先生先是在Facebook上將臺灣寫成“China(taiwan)”,後來又進行修正,成為“Republic of China(taiwan)”,請問發言人是否知曉此事?大陸方面對此有何回應?
安峰山:大陸方面一直按照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問題。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勢力在國際上搞“臺獨”分裂活動,或者是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香港中評社記者:臺灣立法機構近日安排審議“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修正草案,初審通過民進黨修正動議版本。陸配取得身份證年限仍然維持六年不變,又增列需具備“國民權利義務基本常識”,對此您如何看待?
安峰山:大陸配偶在臺遭遇歧視性待遇,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且長期得不到解決,其障礙何在,通過這件事情,相信大家會看得更加清楚。這種做法是不得人心的。
環球網記者:現在臺灣誰執掌海基會話題不斷,王金平、宋楚瑜、許信良等都先後被提及。還有消息說“王金平是北京的黑名單”,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大陸方面又將如何看待民進黨執政下臺灣海基會需要扮演的角色?
安峰山:對具體的人選我不做評論。如果要確保兩岸制度化交往的成果,海基會需要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中原則的政治基礎。
安峰山:又到了炎熱的暑期了,祝大家暑期愉快,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