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輯錄(2016-11-16)
11月16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了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一行,這次會面受到了兩岸各界的廣泛關注,請發言人介紹一下此次會面的重要意義。
馬曉光: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訪問團一行,是在兩岸關係面臨複雜嚴峻形勢下,國共兩黨領導人的一次重要會面,對於兩黨交往和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曉光:兩黨領導人在會面中就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交換意見,充分肯定兩黨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貢獻,再次明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一致認為,國共兩黨應繼續鞏固這一基礎,增進政治互信,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臺海和平穩定。進一步發揮兩黨交流溝通機制的作用,推進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這次會面受到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對新形勢下推進國共兩黨關係,引領兩岸關係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很多輿論認為,日前舉行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是為兩岸的精英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請問發言人對此怎麼看?
馬曉光:由兩岸20家民間團體共同主辦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于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見了部分與會代表和論壇主辦單位負責人。240多位兩岸各界精英、社團負責人出席論壇,圍繞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積極開展交流對話,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反映了兩岸同胞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的共同心聲。論壇閉幕式上,發佈了一批大陸有關單位和地方規劃的2017年兩岸重要交流活動與合作項目,面向臺灣各界公開接受報名,產生了良好反響。
馬曉光:對於論壇上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動落實。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注意到,針對大陸舉行紀念孫中山誕辰150週年活動,臺灣陸委會表示,孫中山先生創建了“中華民國”,大陸舉辦紀念孫中山有關活動要“忠於史實”,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為全體中華兒女所敬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同胞要繼承中山先生矢志追求國家統一和中華振興的偉大精神,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才是對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
馬曉光:至於說到“忠於史實”,兩岸同胞看得很清楚,是誰背棄了孫中山思想的核心價值,是誰在政治、社會、文化領域大搞“去孫中山化”,是誰違背孫中山遺教,縱容島內分裂國家、分裂民族的言行?一方面不認同孫中山、不紀念孫中山,另一方面又對紀念孫中山活動說三道四,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日前在金門、廈門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2016年會頗具特色,想請問發言人對峰會取得的成果有怎樣的評論?
馬曉光:2016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于11月6日在金門開幕,11月7日在廈門閉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赴廈門出席大會並致辭。兩岸900多位企業界人士踴躍與會,各位記者也積極參與了採訪。與會者圍繞“企業創新合作,產業融合發展”主題進行深入討論,達成多項共識,簽署16項合作協議和合作備忘錄。會後發佈共同新聞稿,呼籲兩岸企業家攜起手來,加強兩岸企業溝通交流,大力推進兩岸企業創新合作、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謀求雙方企業的共同利益和兩岸民眾的長遠福祉。相信峰會各項成果的落實,將對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廣東深圳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據報道,蔡英文日前出席了“紀念臺籍老兵”的活動,因為臺籍老兵包括了二戰期間的臺籍日本兵,此舉引發了很多的質疑,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宋楚瑜稱,這一次出席亞太經合會議,和大陸領導人有自然互動的機會。但是,外界認為他此行象徵意義是大於實際意義的,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早有定論。發動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的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已經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那些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被迫參與侵略戰爭的臺籍士兵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更需要指出的是,評價歷史中的正義與非正義、侵略與反侵略、殖民與反殖民的價值標準不容混淆,更不容否定。任何堅持“臺獨”史觀、罔顧歷史事實、企圖美化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企圖為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罪行辯解的言論,都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一致譴責。
馬曉光:第二個問題,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兩岸雙方開展良性互動的基礎。臺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岸雙方就不可能進行實質意義上的良性互動。至於臺灣方面人士參加APEC會議,我們已經多次講過,必須符合一個中國原則和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司法部近日宣佈,進一步放寬獲得大陸律師執業證書的臺灣居民在大陸從事民事訴訟代理的業務範圍,請問這對服務兩岸同胞有什麼樣的意義?
馬曉光:近日,司法部決定擴大取得大陸法律職業資格並獲得大陸律師執業證書的臺灣居民,在大陸從事涉及臺灣居民、法人的民事訴訟代理業務範圍。在2008年已開放涉臺婚姻、繼承訴訟業務基礎上,新增涉臺合同糾紛、智慧財產權糾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等有關的民事訴訟以及與上述案件相關的適用特殊程式的案件,開放範圍擴大至五大類237種民事案件。有關具體情況,司法部11月14日已發佈新聞稿予以說明,請大家參閱。這次進一步擴大開放,是大陸方面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對臺灣同胞訴求的積極回應。我們相信,此舉將有利於臺灣法律界人士進一步參與兩岸有關法律事務的服務市場,融入大陸法治發展進程,服務台灣同胞。
臺灣旺報記者:宋楚瑜主席出席APEC前,在出席一個紀念孫中山先生活動上又重申了親民黨“兩岸一中、反對‘臺獨’”的立場,對於他行前的這個表態,發言人是怎麼看?
馬曉光:我們注意到,親民黨表示堅持“兩岸一中、反對‘臺獨’”是該黨的一貫立場。我們希望親民黨繼續秉持這一立場,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中新社記者:臺灣競爭力論壇近日發佈了一項調查顯示,當前兩岸關係局面下,臺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由上半年的46.8%升至52%,且有86%的受訪者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想請問發言人的是,在目前的兩岸形勢下,臺灣民眾的中國人身份認同率反而有所上升,請問有何評論?
馬曉光:我們對臺灣島內的具體民調不作評論。但是我想說,兩岸同胞本來就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本來就是命運共同體。只要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經由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化,兩岸同胞就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臺灣聯合報記者: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臺灣方面要積極加入的TPP基本上已經“胎死腹中”了,如果說蔡英文的重心要轉向RCEP的話,請問大陸對此持何態度?
馬曉光:如果一個中國原則不能得到維護,兩岸政治互信不復存在、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進程被遲滯,那麼對臺灣方面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問題勢必會帶來不利影響。
人民政協報兩岸經合週刊記者:第一,最近有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從大陸進口的玩具裏面發出“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的聲音,臺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對此表示大陸這麼做不合適,請問發言人對此作何評價?第二,臺灣有退役將軍參加大陸的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紀念活動,回到島內以後遭到民進黨當局威脅刁難,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什麼評價?第三,前兩屆的APEC會議,張志軍主任都隨團參加了,這次有沒有參加?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這是世人皆知的常識。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剛才已經講過,孫中山先生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偉人。民進黨的部分政客頑固堅持“臺獨”立場,煽動兩岸敵意和對抗,以政治理由干擾兩岸交流,打壓參與兩岸交流的臺灣人士,製造“寒蟬效應”,也戳破了他們口頭上所標榜的所謂自由民主是極端虛偽的。昨天張志軍主任在武漢參加交流活動時已經回應了記者的相關提問,對於這件事情,我們的態度和感受是八個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三個問題,目前我沒有這方面的資訊可以發佈。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們注意到兩岸和平發展論壇首設了青年組,在閉幕式上還發佈了40多項聚焦兩岸青年交流的項目。另外,在湖北的“武漢?臺灣周”也特別設立了青年議題,這些無不表明兩岸青年交流的熱絡,請發言人介紹一下青年在當下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作用。
馬曉光:正如你剛才提問中所指出的,加強青年交流是我們推動兩岸交流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和重點方向。近年來我們不僅積極推動兩岸青年交流,還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生活、實習、創業、就學等一系列方面積極地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毫無疑問,青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也是兩岸關係的未來,只有兩岸青年密切交流了,相互了解了,共同的利益增多了,隔膜減少了,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福建海峽導報記者:據報道,今年前三季大陸仍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來源市場,為世界各地帶來了比往年更多的外匯收入,但唯獨臺灣地區不增反減,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大家也都知道,2008年以來一段時間,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呈現了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從今年“5?20”之後,這個發展態勢受到了影響,原因是眾所週知的。我想,怎麼去解決其中的癥結問題大家也是很清楚的,我們還是那句話,解鈴仍須繫鈴人。
環球網記者:近日我們注意到臺安全部門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即將上任的美國新總統特朗普有機會擴大美國對臺軍售,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對於臺灣島內的各種圍繞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其新政府的政策走向的言論,我不作具體評論。我這裡要指出的是,發展長期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我們希望美國新政府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妥善處理涉臺問題。
香港中評社記者:鋻於兩岸關係當前的複雜形勢,近來有大陸學者建議說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細則或者立法追究分裂行為的刑責,以震懾“臺獨”勢力。請問大陸方面是否有這方面的考慮?
馬曉光:《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法律,也是一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推動國家統一的法律,是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和全中國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體現。它表明我們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也表明全中國人民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堅定決心。
廣東深圳衛視記者:近來,在臺灣陸委會的一次會議上多位與會人士講,臺海問題並非是大陸現階段急需要處理的問題,大陸方面可能對蔡英文仍然有期待,現階段主要以區隔對待的方式來分化臺灣內部,兩岸之間“冷和平”或“冷對抗”的趨勢可能會持續到十九大之後,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我們一般不對臺灣島內形形色色的具體觀點作評論,但是我強烈的感受到,臺灣島內的一些“御用智庫”,出於種種政治偏見,不願意正視大陸的客觀發展,所以也得不出涉及大陸的正確而客觀的結論。在這裡我要再次重申,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改善與發展的真誠善意不會改變,為臺海謀和平、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的莊嚴承諾不會放棄,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行徑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步伐。
馬曉光: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