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佈會輯錄(2017-09-27)

2017-09-27 17:12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927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記者:我們看到前段時間民進黨召開了“全代會”,蔡英文提出要形成一個新的論述,以確定該黨在新時代的方向和路線。請問發言人您對這樣的表態有什麼樣的回應?

  馬曉光:眾所週知,我們的對臺方針政策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民進黨只有放棄“臺獨”立場,才能在兩岸關係上找到出路。我們多次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只有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才能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

  深圳衛視記者:據報道,新任的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在臺立法機構備詢時稱,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是互不隸屬的關係,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一中一台”。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大陸方面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言行,絕不允許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搞“臺獨”分裂必將自食惡果。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我們看到在24日召開的民進黨“全代會”上蔡英文提出了“憲政體制”改革的相關議題,此舉引發了島內社會的關注。請問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馬曉光:我們將密切關注有關動向。我願意再次重申,兩岸關係的紅線是十分清晰的,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廈門衛視記者:近日舉行的湄洲媽祖神像巡遊活動在臺灣受到了關注,請您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

  馬曉光:為滿足臺灣廣大媽祖信眾的強烈願望,應臺灣鴻海集團、新北市板橋慈惠宮、臺灣媽祖聯誼會的邀請,福建湄洲祖廟媽祖神像于923日至109日在臺灣開展為期17天的巡遊活動。這次巡遊活動是兩岸民間交流的又一大盛事,巡遊涉及臺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苗栗、嘉義、雲林、彰化、臺中等十個縣市,涵蓋臺灣89個宮廟,是歷屆巡遊宮廟最多的一次。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請問在臺大舉行的《中國新歌聲》活動爆發衝突的事情,會不會影響到未來兩岸文化交流?會不會影響兩岸的藝人未來在臺灣或者大陸的演出?賴清德提到希望這個事情不要影響到兩岸關係,請問您怎麼回應?

  馬曉光:兩岸觀眾喜愛的品牌音樂節目《中國新歌聲》第三次應邀赴臺舉辦音樂交流活動,受到臺灣學生和青年的歡迎和期待。我們樂見兩岸青年人以音樂的名義相約,共用音樂夢想所帶來的歡樂。但是幾天前,這項音樂活動在臺舉辦的時候遭到一些攜帶“臺獨”旗幟和標語的人有組織的衝擊,引起各界的關注,也受到島內輿論的批評和質疑。

  馬曉光: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0年,30年的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充分說明,雖然有種種曲折和波瀾,但是要交流、要合作是包括絕大多數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民眾的共同願望,是阻擋不了的歷史趨勢。

  經濟日報記者:日前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在廣西掛牌成立,請發言人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馬曉光:為幫助臺商臺企在大陸拓展新的發展空間,915日,國臺辦會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授牌設立了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這個合作區是“一區三園”,包括防城港產業園、崇左產業園和欽州產業園。相信合作區的設立將為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商機。

  臺灣旺報記者:兩個問題,一是關於《中國新歌聲》的事件,有臺灣輿論認為是“文化統戰”,請問國臺辦怎麼看待這樣的觀點?二是臺灣高中的語文文言文比例問題發生了逆轉,後來還是決定會調降10%,恢復到文言文只有35%45%,請問發言人如何評價?

  馬曉光:第一個問題,大家都可以看到,這就是一場兩岸青年人喜愛的、單純的、正常的音樂交流活動,而且在臺灣已經舉辦了三屆。我想,把這場活動泛政治化的人,可能是缺乏自信,是出於特定的意識形態的偏見。說它是一種“文化統戰”,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也是昧於事實的。

  馬曉光:第二個問題,一段時間以來,“臺獨”勢力處心積慮地在課綱、教材上做手腳,遭到大多數有良知的臺灣教育界、文化界以及輿論的質疑和反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的做法只會使臺灣的教育淪為政治操作的犧牲品。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教育部在7月初宣佈了放寬臺灣高中畢業生憑學測成績申報大陸大學的標準,入學的門檻是從前標降到了均標,後續的影響包括引發臺灣社會在關心是否會出現臺灣學子出走潮,請問發言人如何看待?

  馬曉光:教育部採取這項措施旨在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就學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為的是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和兩岸教育領域的交流。至於說如果有人擔心引起“出走潮”,我覺得是一種毫無必要的擔心,可能是聯想太豐富了,因為畢竟招收的學生是有限的。

  福建海峽導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訪華之後再度重申了反對“臺獨”的立場,並且堅持一中原則,也有消息傳出,新加坡派士兵去臺灣訓練的“星光計劃”也有可能會終結,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馬曉光:不久前,中新兩國領導人會晤,有關內容已經見諸新聞報道。隨著大陸國際地位的提升、影響力的擴大,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日益鞏固,“臺獨”分裂沒有任何空間。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近日,墨西哥發生了地震,中國駐墨西哥使館對被困的臺灣同胞實施了救援,對此臺媒分析說,近來大陸加強對旅外臺灣民眾的急難救助服務,有意在國際間落實臺胞的國民化,對此發言人有何評論?

  馬曉光:維護海外中國人的權益,包括臺灣同胞的權益,是我們駐外使領館一貫的宗旨和做法。這次墨西哥發生強烈地震之後,中國大使館在得到求助電話,得知5名臺胞受困和下落不明的情況時,迅即要求墨方有關部門全力施救。在黃金救援72小時之內,使館密切跟進救援情況,並多次看望被困臺胞的親屬。922日,經墨西哥有關部門及臺胞親屬確認,被困的5名臺胞均不幸遇難。在這裡,我們對遇難的臺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對遇難者家屬表達誠摯的慰問。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我們駐墨西哥使館願意進一步向有關臺胞親屬提供協助,來妥善處理有關善後事宜。

  香港中評社記者:日前,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說,大陸對臺統戰已聯合臺灣“黑道”,上週末《中國新歌聲》活動爆發衝突,有臺灣部分媒體和網民稱,臺灣的統派團體中有“黑道”涉入,要求臺當局進行查處,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先說新歌聲事件,我也注意到臺灣的媒體也在發問,是誰挑起這場衝突?是誰在幕後指使?是誰企圖讓這一場正常的音樂交流活動泛政治化?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馬曉光:至於李登輝這位“臺獨教父”,我認為,他最近借機打擊臺灣統派,對主張兩岸交流和支援統一的人士發難,無非是想進一步製造綠色恐怖,用心是極其險惡的。大家也知道,李登輝當政是臺灣政壇黑金政治橫行的時期,誰是“黑道”,大家心知肚明。

  環球網記者:兩個問題,第一,民進黨24日舉行“全代會”,黨主席蔡英文發表談話時表示,中國大陸的崛起是現在全世界都必須謹慎面對的局勢。情緒式的仇恨或者一味討好都無法誠實正視大陸崛起的發展。請問發言人對此如何評價?第二個問題,最近特赦陳水扁的聲音在島內甚囂塵上,民進黨“全代會”時一大半的黨代表借機溜走,造成還未討論“赦扁案”,會議就已結束的情況,請問發言人如何看待此事?

  馬曉光: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對臺灣司法案件不做評論。民進黨和臺灣當局堅持什麼樣的司法價值,大家都拭目以待。

  馬曉光:回到第一個問題,1949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大陸的發展進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的認同。“臺獨”勢力靠抹黑大陸、製造對抗和仇恨混日子的時代越來越難以為繼。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我們將繼續保持自身的發展勢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繼續貫徹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堅決維護“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與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積極推進兩岸民間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增進同胞的親情和福祉,攜手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我們注意到李明哲案開庭之後的第四天,臺灣當局也進行了所謂的“陸生間諜案”宣判,對此您有何回應?

  馬曉光:我們高度關注涉及大陸民眾在臺灣的安全和合法權益,堅決反對以各種藉口和方式干擾和阻撓兩岸交流。

  中國網記者:近日島內有聲音說,陸客減少,亟需拯救臺灣觀光業,請問發言人怎樣評價這個聲音?另一方面,國慶黃金周即將到來,請問發言人對於大陸游客赴臺旅行有怎樣的建議?

  馬曉光:自去年以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人數持續大幅減少,原因是眾所週知的,我們在此前發佈會上也多次做過分析,請你查閱。今年是國慶和中秋兩個假日疊加,所以國家旅遊局發佈了假日旅遊指南,據我了解,預計從101日到8日,境內旅遊人數將達到7.1億人次,出境遊也將迎來小高峰。去哪旅遊,大陸民眾會結合各種因素做出自己的決定。

  人民政協報《兩岸經合》週刊記者:近日有臺灣媒體報道說兩岸企業家高峰論壇紫金山峰會將在11月份舉行,請發言人予以證實並介紹相關情況。

  馬曉光:兩岸企業家峰會是兩岸企業界和經濟界進行交流研討、開展合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民間性交流平臺。近年來,峰會為匯聚兩岸企業家的力量、推進兩岸產業合作以及中小企業合作,共同致力於兩岸經濟合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關於今年舉辦峰會年會的相關事宜,據我了解,目前雙方正在就具體安排進行溝通,確定後會及時對外發佈。

  聯合早報記者:近期有不少輿論指出,十九大之後大陸可能將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請您對這個說法做出評價。

  馬曉光:我願再次重申,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正確方向,反對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活動。我們也願意繼續擴大兩岸交流,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在團結臺灣同胞、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來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

  新華社記者:這次《中國新歌聲》的風波對我們積極開展兩岸青年交流的政策會不會帶來影響?隨著暑期兩岸青年交流熱潮的結束,接下來兩岸青年交流是不是還有一些大的活動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

  馬曉光:我剛才講過了,我們支援和鼓勵兩岸民間特別是兩岸青年學生加強交流的政策措施不會改變。我們也相信兩岸交流合作的民意和趨勢也不會改變。誠如你所說,在暑假期間,兩岸的各項交流,特別是青年學生的交流活動出現了高潮。接下來圍繞兩岸開啟交流30年,大陸方面有關部門和地方還將舉辦一系列的交流活動,有重要的活動會及時通知大家採訪,有重要的資訊我們也會及時通過這個平臺予以披露。

  臺灣旺報記者:美國參眾兩院先後通過了“國防授權法”,其中包含涉及美臺軍艦可能相互停泊的內容,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馬曉光: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我們堅決反對美方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這一立場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

  大公報、大公網記者:蔡英文說“情緒式的仇恨或者一味地討好都無法正視中國的崛起和發展”,請問發言人如何解讀此番談話中所指的仇恨和討好?

  馬曉光:我剛才已經作了大篇幅的回應。我想,形勢比人強,大陸的發展進步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的目光。在這樣一個趨勢之下,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只能是越來越充分,和平發展所積累的良性因素也會越來越多。

  深圳衛視記者:今年的“國共論壇”是否還將繼續舉行?未來“國共論壇”的形式是否會有所變化?

  馬曉光:我們已經多次表示,國共兩黨將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繼續保持溝通,加強交流,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的和平穩定。

  馬曉光: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