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合會寫下“開篇之作” ECFA後續協商全面啟動

2011-02-22 22:3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2月22日電 海協會與海基會22日在臺灣桃園舉行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成立後的首次例會,達成了包括成立6個工作小組、全面啟動ECFA後續協商等多項共識。經合會大陸首席代表姜增偉會後表示,這是“經合會運作的開篇之作”,“為下一步最大限度地發揮經合會的平臺作用開了好頭”。

  過去半年多來,兩岸經濟關係已跨入全新“紀元”——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完成簽署並如期生效,相關早期收穫計劃今年元月全面啟動,被兩岸雙方認為“開局良好,實施順利,成效初顯”;依ECFA規定,經海協會與海基會換函通報,兩岸經合會于元月6日正式成立,為兩岸經貿領域的制度化協商搭建了平臺。

  經合會作為兩會框架下ECFA及其相關議題的執行和磋商機制,召開首次例會自然受到各界高度矚目。據了解,報名參加報道的兩岸及國際媒體記者有百餘人之多,會場外的新聞中心22日全天幾乎座無虛席。

  22日會議一開場,經合會召集人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與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分別致辭,都對經合會表達了期許。鄭立中指出,當前ECFA後續商談陸續展開,期望經合會及工作小組著眼大局,抓住機遇,儘早完成各單項協議的協商,以“成熟一項,簽署一項”的方式解決兩岸同胞所關心的各種問題。

  22日出版的臺灣《經濟日報》在社論中說:“經合會的運作對未來ECFA的實施及執行成效影響至鉅,其首次例會實屬關鍵的第一步。”《旺報》的社論則表示,經合會首次例會的召開,“象徵ECFA後續協商的全面啟動,意義重大”。

  會議一直持續到傍晚17時許。會後,姜增偉與臺方首席代表梁國新分別向媒體介紹了會議情況。姜增偉將成果概括為四句話:“鋪路架橋,夯實基礎;謀篇佈局,推進發展;開放務實,求得成效;彼此尊重,展現善意”。

  他指出,借助經合會這個協商平臺,還要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溝通機制。會議明確了經合會的定位、功能和運作方式,為日後規範有序的運作打好了基礎。

  此次會議決定成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產業合作、海關合作6個工作小組,同時確定啟動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3個協議的商談。姜增偉表示,這一系列安排為全面展開後續商談拉開了序幕,為順利推進商談提供了機制保障。

  回顧、評估早收計劃的實施效果,也是此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姜增偉表示,雙方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績,也提出了進一步改善的建議,為不斷提高早收效果、擴大兩岸受益群體提供了保障,為後續相互開放積累了經驗,增強了示範效應。

  會議還就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事宜交換了意見,雙方同意通過經合會平臺予以積極推動。

  上海浦東臺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認為,此次例會針對事先議題進行協商基本達到了成果。經合會的例會為兩岸經貿合作後續議題的選定、討論和解決建立了溝通模式,勢必為兩岸機制化協商的良好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和基礎。

  南開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曹小衡則表示,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日益擴大,兩岸產業界、財經界的不同利益主體均需要一定平臺進行交流和磋商。經合會所提供的磋商方式,使這種交流有了更廣闊的基礎和機制性的保證。

  據悉,雙方定於半年後舉行經合會第二次例會。“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鄭立中在致辭時引用古詩寄語:“只要兩岸民眾齊心推動,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將ECFA的春風吹入兩岸千門萬戶中,結出兩岸經濟合作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