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才:兩岸更需以文教交流增進民族認同

2012-04-23 0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會副會長李炳才20日表示,兩岸關係正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更需要以深入推動文教交流來增強文化和民族認同。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20日受聘擔任北京大學“駐校詩人”,並與大陸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圍繞兩人的詩作《鄉愁》和《雲彩》舉行詩會,與北大學子分享兩岸文化與感情的融合軌跡。

  李炳才在聘任儀式上致辭表示,從《鄉愁》到《雲彩》,可以看到中國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精神風骨。數千年來,以詩言志、以文載道,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優秀的學養和傳統。中華民族能夠數經磨難而不衰,幾經離合而不散,文化傳統和價值理念對民族的傳承和維繫凝聚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說,從《鄉愁》到四十年後的《雲彩》,兩岸關係由隔絕對峙走向開放交流,由緊張動蕩邁向和平發展。尤其是近四年來,兩岸關係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鄉愁已解,雲彩生成,兩岸關係總體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臺海地區進入六十多年來最為和平穩定的時期。

  李炳才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歷了歷史和民意的洗禮,正在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解鄉愁、增情誼、固認同,不僅需要持續增進經貿合作,更要厚植雙方的共同利益;要擴大直接交往,增進彼此的感情,更需要以深入推動文教交流來增強文化和民族的認同。

  余光中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兩岸的共識是不要戰爭,要和平。政治上的對談還為時尚早,經濟上已有配合,文化上的交流的效果或許比較慢,但是很踏實。兩岸的相互了解需要交流,文化交流多出於民間,大家有共同的信仰,有同情、有了解,交流就比較容易進行。

  對於兩岸商簽文教協議,朱炳仁認為,兩岸應走出意識形態和政治概念,從文化溝通和傳承的角度岸共同努力。臺灣方面要提高重視,大陸方面也要想出更多思路,跳出固有的框框,步伐跨得更大一些,感情交流更密切一點,並把希望寄託在兩岸青年一代身上,相信下一代人能夠做得更好。  (記者 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