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協商成果充分釋放“和平紅利”

2015-12-02 09: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臺北11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李寒芳、吳濟海)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30日在臺北舉行兩會協議執行成果總結會,會議充分肯定七年多來有關協議給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充分釋放了“和平紅利”。

  2008年6月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以來,共舉行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其中已生效20項,並達成多項共識與共同意見。誠如主持會議的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指出,這些協議的簽署實施,既解決了一些長期影響兩岸同胞交往的突出問題,又拓展了兩岸交流合作的新領域。

  七年多來,兩會簽署各項協議總體執行順利,助益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推動兩岸同胞聯繫交往日益密切,廣泛造福兩岸民生福祉。

  兩會簽署相關協議力促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便利兩岸同胞往來。據統計,兩岸已開通71個空運客運航點,每週890個客運航班、84個貨運航班往返兩岸,年運送旅客已突破千萬人次。同時,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成為現實,累計人次已達1300萬,為臺灣旅遊業帶來超過5000億元新台幣的收入。自2012年起,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場。

  在經濟領域,兩會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並實施了早收計劃。其中,大陸共自臺進口貨物享受ECFA關稅優惠超過165億元人民幣。雙方在金融、海關、漁船船員勞務、投資、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合作取得突破和進展,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兩岸深化經濟合作創造了良好環境。此外,大陸赴臺投資企業、項目已達324個,投資金額共計17.04億美元,為臺灣民眾提供了11400多個工作機會。

  兩會還簽署了一系列旨在維護兩岸交往秩序、保障兩岸社會民生的協議,成果同樣顯著,包括:兩岸合作打擊跨兩岸重大犯罪行為,臺灣電信詐騙發案數因此減少約四成,財產損失下降約七成;持續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食品安全、醫藥衛生、農產品檢疫檢驗等方面合作,為保障人民健康、增進民眾福祉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核電安全、氣象、地震監測等領域建立業務聯繫機制,致力於合作預防和化解風險災害。此外,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已開工建設。

  回顧七年多來兩會協商的歷程,鄭立中強調,兩會協議及有關共識的執行落實取得豐碩成果,原因就在於: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堅持了為民謀利、為民造福的宗旨,明確了維護臺海和平大局、著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思路和方向,得到了兩岸同胞廣泛支援和參與。

  “不鑒往則無以知來。”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在兩岸關係發展面臨重要抉擇的關鍵時刻,對兩會協議執行成果進行總結很有必要。兩會各項協議造福兩岸同胞,惠及臺灣社會各階層的事實充分說明,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是正確的。面向未來,兩岸同胞要共同維護得來不易的寶貴成果,不讓“和平紅利”得而復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