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臺辦宣傳局、國務院臺辦新聞局:一個中國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1999-08-13 00:00 來源:

  中共中央臺辦宣傳局、國務院臺辦新聞局:一個中國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8月1日,臺灣當局"陸委會"公佈了一份"對等、和平與雙贏---對特殊國與國關係論書面說明"。這是繼7月30日"辜振甫談話稿"之後,在中國人民強烈譴責聲中,又一份頑固堅持李登輝"兩國論"的辯解書。"書面說明"辯稱"兩國論"是"從政治、歷史與法律的觀點,對既存事實作明確的說明"。那麼,關於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關係的歷史、現實和法律的"既存事實"究竟是什麼,必須予以澄清,以正視聽。

  中國只有一個兩岸絕非兩國

  臺灣是中國的領土,海峽兩岸是一個國家,絕非兩個國家。這是已為全部歷史、現實和法律所證明的無可爭辯的事實。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解決臺灣問題純屬中國的內政。

  臺灣自古即屬於中國。從宋代到清代光緒年間,中國政府一直對臺灣行使主權。1885年,清朝政府正式劃臺灣為單一行省。1895年,日本帝國主義通過中日"甲午戰爭"強行攫取了臺灣與澎湖列島。但是,中國人民從來不承認包括《馬關條約》在內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並且為廢除不平等條約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12月,中國政府發佈《中國對日宣戰佈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關係者,一律廢止,並鄭重宣佈:中國將"收復臺灣、澎湖、東北四省土地",《馬關條約》自屬廢止之列。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中、英、美三國簽署後有蘇聯參加簽署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確規定,日本應將竊取于中國的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條款。10月,臺灣重歸中國版圖,置於中國主權之下。此後迄今,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過。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推翻了中華民國政府的反動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華民國政府行使中國主權的歷史至此終結。這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國際上的唯一合法代表,理所當然地繼承了原來的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行使的包括對臺灣省在內的全中國的主權。從國際法的角度說,這屬於政府繼承的實例,為全世界所公認。1949年10月以後,雖然臺灣當局還打著"中華民國政府"的旗號,但是這個所謂的"中華民國"已經完全喪失其合法性,已不再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李登輝所謂"兩個中國並存于國際間",從來不是事實,不過是他的圖謀和幻想而已。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宣告"把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驅逐出去"。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的事實已被聯合國接受,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代表權問題從政治上、法律上、程式上都已得到公正、徹底的解決。世界上已經有160多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64年的中法建交,1972年的中日建交,1979年的中美建交,以及所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均承認或尊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事實。這是客觀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趨勢還會發展。考慮到臺灣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臺灣同胞的實際利益,我們對臺灣與已經同中國建交國家的民間經濟、文化往來,從來不持異議。如果臺灣當局假借"民意",以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為藉口,在國際上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動,那是決不允許的,必須堅決反對。

  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是每個國家的神聖權利,也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國家主權屬於該國全體人民,而不屬於該國某一地區的某一部分人,也絕不允許任由某一地區的某一部分人來肆意改變。雖然海峽兩岸尚未統一,但是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並沒有改變,中國擁有對臺灣的主權也沒有改變,海峽兩岸仍然是現實的一個中國。無論李登輝提出什麼"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或"一個中國指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等等論調,都改變不了上述事實。"書面說明"儘管列舉"特殊兩國論"的幾個所謂"特殊性",但在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上,仍然頑固堅持李登輝所主張的海峽兩岸已經分裂為兩個國家、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已經被分割的謬論,因此,其本質還是"兩國論"。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平等對話與談判的基礎

  "書面說明"辯稱"特殊兩國論"是為了確立兩岸"平等談判"的地位,這完全是違背事實的謊言,是企圖打著"平等"的幌子,騙取國際輿論的同情,達到分裂國家的目的。

  眾所週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自1979年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起,即一貫主張通過平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併為此進行了積極的努力。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提出,"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對等談判"。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同志更明確地提出,"建議舉行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1992年10月12日,江澤民總書記針對臺灣政治的變化,進而提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就兩岸正式談判的方式同臺灣方面進行討論,找到雙方都認為合適的辦法"。1995年1月30日江總書記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政治談判的名義、地點、方式等問題,只要早日進行平等協商,總可找出雙方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以上表明,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為了照顧臺灣當局關於平等談判地位的要求,我們一直不提中央對地方的名義與臺灣方面談判,也沒有說過臺灣是"叛離的一省"。事實上,1992年開始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的商談一直是在平等的地位上進行的。實踐證明,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完全可以找到兩岸平等談判的適當方式。我們還主張,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係事務中,特別是在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所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兩岸關係的人,都會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所表現出的極大誠意和博大胸懷。"書面說明"中所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霸權"表現,純屬無中生有。

  臺灣當局聲稱要跳出"政治實體對主權國家的格局"、"奠定兩岸對等的基礎",實際上就是要擺脫一個中國原則。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與國的關係",不是奠定兩岸談判的基礎,而是要"奠定"分裂中國的基礎。它充分表明臺灣當局所謂尋求談判的平等地位僅僅是個藉口,繼續阻止兩岸對話與談判,進而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才是它真正的目的。

  1992年海協與海基會達成的共識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

  1990年,臺灣當局推動成立海基會。該會自我規定以"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為宗旨。1991年2月臺灣當局制訂的"國家統一綱領",載明"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和"一個中國的原則"。正是注意到臺灣當局和海基會有上述承諾,我們願意與海基會接觸、交流、商談,並成立海協,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會商談。

  海協根據授權,在與海基會進行事務性商談過程中,明確指出海峽兩岸同胞交往中的具體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應本著一個中國原則協商解決;在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1992年8月1日,臺灣當局的"國統會"就海基會與海協商談事務性協議時有關"一個中國"涵義問題作出"結論",確認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8月27日,海協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明確這一點,對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表明,在事務性商談中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海峽兩岸的共識。當然,我會不同意臺灣有關方面對'一個中國'涵義的理解。我們主張'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立場是一貫的。"

  1992年11月16日,海協與海基會就在事務性商談中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達成共識。海協的具體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的具體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這裡,海基會和海協各自向對方明確承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追求國家統一。但兩會是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達成口頭共識,至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海協說"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說"認知各有不同",充分說明兩會從未就一個中國的涵義的"各自表述"達成共識。簡言之,雙方以各自表述的方式錶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是共識,而一個中國的內涵,雙方既未討論,也根本沒有共識。臺灣有關方面將這一共識歪曲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其意圖是為了在"各自表述"的名義下塞進分裂主張。隨著李登輝製造"兩個中國"分裂活動的加劇,這一表現更為明顯。如今,"書面說明"在"各自表述"的名義下,自稱"雙方自此就一個中國可以各說各話",竟然把一個中國表述為"兩個中國"即"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與"兩國論",這就徹底暴露了臺灣當局歪曲1992年兩會共識的真實用心。"書面說明"毫無誠意回到1992年的兩會共識,而是企圖把李登輝"兩國論"的分裂主張強加於兩岸對話。這是絕對不能得逞的。

  "特殊兩國論"是對兩岸關係及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蓄意破壞

  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兩岸關係健康發展和兩岸對話的基礎和前提。離開了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對話談判的基礎就不復存在,和平統一也將變為不可能,兩岸關係也必然出現緊張和倒退,臺灣海峽局勢就無和平安定可言。"特殊兩國論"是對13億海峽兩岸全體中國人民的蓄意挑釁,李登輝必須對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承擔責任。

  "書面說明"妄稱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充分反映了"臺灣2200萬人民的"心聲",這完全是對臺灣同胞感情的褻瀆。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是廣大臺灣同胞的最大心願,也是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所在。"特殊兩國論"蓄意挑起兩岸衝突和對抗,必將導致臺灣社會持續動蕩不安,嚴重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特殊兩國論"一日不收回,臺灣海峽局勢就難以保持和平穩定,臺灣就一日不得安寧。

  十多年來,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不斷擴大,兩岸經濟合作、互補互利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政治、經濟等對話正待繼續深入。然而,正當兩岸同胞期待兩岸關係取得進一步發展之時,李登輝迫不急待地公開拋出"兩國論",徹底毀棄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基礎,破壞了臺灣海峽局勢和平、安定的現狀。為了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他不顧臺灣人民的安全、利益、福祉,孤注一擲,將2200萬台灣同胞推向災難的深淵。這證明李登輝不僅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絆腳石,更是臺灣人民利益的背叛者。

  "特殊兩國論"公然挑戰舉世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僅嚴重破壞海峽兩岸關係,也必將危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不管"書面說明"怎樣為李登輝開脫,李登輝都是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

  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神聖的歷史使命,是不可阻擋的歷史發展潮流。"特殊兩國論"沒有出路,而用詭辯來欺騙國際輿論也挽救不了李登輝。李登輝分裂中國,必然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臺灣當局只有徹底拋棄"兩國論"、"特殊兩國論",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上來,才是唯一的明智之舉。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決心、有能力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全面貫徹執行江澤民主席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八項主張,和廣大臺灣同胞一道,堅定地維護一個中國的原則,為發展兩岸關係、早日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作出不懈的努力。

  《人民日報》海外版(1999年08月1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