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黑土地上的精準播種

2016年06月22日 15:1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 袁 泉

近日,在黑龍江農墾857農場,水稻大戶用高速插秧機插秧。李敘根攝

  “今年雨水大,播種時間比往年都靠後。但採用了現代化的大農機,效率高,並不耽誤農時。”黑龍江省農墾857農場的戚洪亮是個“80後”,各類大馬力的農機沒少開。“以前按斤算,現在按粒算;以前一大片沒概念,現在精確到厘米。”他剛買兩年的九壟玉米播種機,一天可以播 500畝地。

  早上5點多,寂靜的黑土地就被早起的農民和轟鳴的農機喚醒。

  “上車後,首先設定好參數,比如這臺9條壟的車,間距65厘米,寬度就是5.85米。除了拐彎、停車需要人工操作,其他都交給電腦了!”戚洪亮說,靠著GPS衛星定位,每100米的誤差不超過2.5厘米。

  “最大的好處是省籽、省肥,出苗還齊,後期的田間管理也省時省力。”雖然前期購買大農機的投入較多,但戚洪亮除了自家的地,還可以給別人代耕代播。

  在857農場,水田的面積比大田多。水稻大戶曲義峰告訴記者,除了低洼的那兩三畝地,插秧都是靠高速插秧機。“10厘米見方,就是250—260個苗,一天能插60畝。”

  “秧好八成糧。以往我們各家各戶‘炕頭育秧’,現在農場建起了現代化的集中催芽育秧車間。每到春播,供電部門專人保障,今年雖然連續低溫陰雨,但水稻都搶播到了豐產期。”曲義峰說。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