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何紅衛樂明凱
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著基地和農戶,一頭連著市場,其發展程度是農業強省的重要標志。湖北是農業大省,農業資源豐富,在2009年以前,湖北的農產品加工業從總體上看發展相對滯後,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加工企業總數3000多家,銷售收入2100多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省委書記李鴻忠認為,農產品加工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現代產業,還是未來產業,明確要求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朝陽產業、富民產業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提出讓越來越多的人“飲長江水、吃湖北糧、品荊楚味”的目標。省長王國生多次強調要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支持力度,鞏固完善農產品加工業區域布局,打造一批優勢和特色產品,加快培育一批銷售收入過50億元、100億元的龍頭企業。
短短幾年時間,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堅持轉型升級和政策引領不動搖,實現了超常規、突破性發展,總體規模一年上一個臺階,已成為湖北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農民獲利最多的“五最”產業。
到2015年,湖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5250家,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2916.87億元,連續3年在全國排名保持前5位。連續4年保持湖北省內第一大產業位次。
真金白銀的財政支持
近幾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後制定了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用地和改善發展環境等政策,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政策體係。
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的戰略決策,即打造一批在全國同行業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品牌、一批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和一批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縣市。
2010年湖北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調度資金10億元支持“四個一批”工程園區建設和重點企業發展,年初借、年底還,以後每年增加5億~10億元。2015年又加大力度,包括“四化同步”試點鄉鎮20億元,共增加到75億元。
對確定培育過百億的重點龍頭企業,省財政對每個企業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調度資金3000萬~5000萬元。為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從2012年起,湖北選擇14家領軍龍頭企業,建立了10條農業科技產業鏈,發改、財政、科技等部門共拿出1億元對這些領軍龍頭企業進行專項扶持。
從2009年開始,省農業廳組織實施現代農產品加工園區產業鏈建設項目,每年安排3000萬元財政貼息專項資金,按競爭性方法分配,支持園區龍頭企業發展。資本金2.8億元的湖北省級農業產業化信用擔保公司,每年為90家左右龍頭企業提供融資余額14億元左右。
湖北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安排約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武漢市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貼息資金和40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襄陽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貼息資金、荊州每年拿出4000萬元周轉資金,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