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江蘇省海安縣:"我們這里不會亂拋秸稈"

2016年06月23日 09:51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鐘欣

  “三夏”大忙時節,江蘇省海安縣大公鎮群益村的周克橋搶收完小麥後,正抓緊淺水泡田,準備插秧。他告訴記者:“我家的6畝地已經連續10年秸稈還田,這幾年鎮里還發給我們秸稈腐熟劑,農技員教我們怎麼用,秸稈還田的效果更好了。”

  海安縣的小麥種植面積為54.95萬畝,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大公鎮不僅是農業大鎮,也是江蘇省第一批秸稈還田示范鎮。大公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長珠對記者說:“我們鎮從2007年就開始村鎮整體推進秸稈全量還田,現在全鎮5.2萬多畝小麥是100%的秸稈切碎全量還田。”

  大公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洪芳是30多年的“老農技”,她說:“多年的秸稈還田使全鎮耕地有機質含量明顯提升。我們從2010年開始推廣秸稈腐熟劑,每年4月底將腐熟劑發到農民手里,農技部門到村里去培訓使用方法。在小麥收獲後及時撒施秸稈腐熟劑,通過增加腐解微生物的數量和各種繪類,加速了秸稈腐解進程,四五天就可以讓最硬的麥茬軟化,縮短腐熟時間。”

  “我們每年‘三夏’都要召開‘搶收、搶種、秸稈還田綜合利用現場會’,全鎮多年沒有燒秸稈的,也沒有把秸稈拋進水塘污染水面的。”大公鎮副鎮長王瑞華說。

  作為江蘇省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海安在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的同時,也在推進多種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海安縣的南通綠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業從事秸稈燃料化利用的企業。總經理張國慶說,隨著全省淘汰燃煤鍋爐的進程,秸稈燃料化產品的銷路越來越好。如今,海安秸稈作為鍋爐燃料已形成特色。

  “按熱值測算,2噸秸稈相當于1噸標準煤,開發利用秸稈能源,可以有效增加農村的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而且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時,作為一種清潔燃料,秸稈固化成型比天然氣有價格優勢。我們採用‘農戶+公司+供熱需求方’的產業鏈模式,一年可以利用秸稈5萬多噸。”張國慶說。

  1999年建成的南通爾康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是省內資深的有機肥企業,去年處理秸稈5000多噸。董事長許由爾說:“秸稈的有機質含量高,我們要進一步提升有機肥產品的養分和有機質含量,加大對秸稈的需求量。”

  除了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以及養殖業的飼料化利用,海安縣南莫鎮、白甸鎮的秸稈育菇還實現了基料化利用。全縣年收儲規模在1000噸以上的秸稈收儲點已有35個,各收儲點配置了固定式、移動式秸稈打包機以及裝載機、輸送機、抓草機等機械設備。還有300多名秸稈經紀人活躍在鄉村。秸稈收儲體係已初步建成。“海安的秸稈質量好,因為老百姓覺得把秸稈保存好是有錢賺的,所以我們這里不會亂拋秸稈。我每年收的秸稈都能賣到福建、山東呢!”張國慶告訴記者。

  小秸稈有大用途。秸稈的轉化利用是海安縣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細節展示。今天的海安,正在強調生態農業優先發展,引導發展農牧結合型、生態型、循環型農業。全縣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升土壤有機質,強化耕地質量保護。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計劃,實現農業投入品減量化使用。來自海安縣農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縣麥稻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63%,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應用比例達84.8%,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

  在海安縣雅周現代農業園區,流轉了1000畝土地的海安尚品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正準備嘗試在水稻插秧後,與除草劑一起使用秸稈腐熟劑。合作社負責人韓寶富說:“這里的土質在海安是比較差的,但我們堅持科學施肥、科學防控,秸稈還田,改良了土壤,今年麥子長得非常好,現在正與揚州大學農學院合作,提高水稻的種植水平,爭取種出品質更好的水稻。”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