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南豬北養:一次拓展養豬版圖的遠行

2016年06月29日 09:34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一次拓展養豬版圖的遠行

  ——江山人內蒙古草原考察記

  本報記者 鄧國芳

  核心提示: 6月20日到22日,本報記者跟隨江山市政府相關人員和4位生豬養殖戶,北上內蒙古科左後旗考察,並見證兩地簽訂養殖合作協議。

  從表面看,這只是一次“南豬北養”的嘗試。但當我們把這個微小的事件,放到中國綠色發展和浙江“五水共治”的圖景里觀察,江山人的這趟北上之行,或將改變全國生豬飼養的版圖,使種養殖業與自然環境更加相得宜彰。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永恆的命題。江山的嘗試,無論是對產業發展還是環境保護,都具有示范意義。

  再平凡的群體,也有改變歷史的可能。

爬上山坡,瞭望遠方,大家一起構想綠色養殖產業園的美好未來。 鄧國芳 攝

  6月20日,文質彬彬的江山市副市長徐文,帶著4名黝黑、粗獷的生豬養殖戶,懷著期待和想象,飛向北方的一片遼闊土地。

  2200公里之外的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是他們此次北行的目的地。在距科左後旗最近的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當地招商局局長仲偉德,已熱忱地迎候著他們到來。

  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養了一輩子豬的江山養殖戶,經市政府牽線搭橋,決定北上內蒙古去養豬。“南豬北養”歷史就此拉開了序幕。

  機場里的特殊組合:

  副市長和養豬戶

  梅雨季的杭城,潮濕而悶熱。

  20日上午10時30分,記者趕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看到了一個“特殊”的組合:安靜坐著看書的徐文,和用家鄉話熱鬧交談的養殖戶們。時不時,他們會毫不客氣地打斷徐文,問他行程的細節安排。

  若時光倒流幾年,這樣的畫面絕不可能出現。力度空前的養殖污染整治,曾把分管農業的副市長徐文和養殖戶,放到了彼此的對立面上,相互見面已說不上愉快,更不用說一路同行了。

  在山清水秀的江山,勤勞耿直的人們,用30多年時間,壯大生豬養殖業,這里也成為浙江傳統生豬養殖和調出大縣之一。

  然而,這種千家萬戶搞養殖的粗放模式,雖然鼓起了部分百姓的口袋,卻讓當地的生態環境不堪重負。大約5年前,當地人稱“大水缸”的碗窯水庫,水質幾度出現不穩定情況。2012年6月,江山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關停庫區所有養殖場。次年6月,又借全省“五水共治”之機,在全市繼續開展養殖污染整治。3年來,當地共有8446家養殖場關停或退養,年生豬飼養量從200萬頭減至95萬頭。

  “這個過程,極其痛苦。”徐文說,作為分管副市長,本應呵護扶持養殖戶,但為了生態環境修復和更多百姓利益,不得不親手關了低小散、臟亂差的養殖場,“關停退養後的最大問題,就是退養戶的轉產轉業和持續增收,政府不能置之不理。”

  在做好退養戶就業培訓的同時,徐文發現,江山人不僅有養豬經驗和技術,更有著特殊的情結。這次整治後,不少退養戶和養殖戶希望向外尋找新的地方繼續養豬,但和浙江相似,鄰近的江西、福建和安徽等地環境容量都有限,不適合繼續發展和擴大生豬養殖業。

  就在他們焦慮時,今年4月,農業部下發《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讓江山人看到了希望。這個《規劃》,將全國各地劃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發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南方水網地區,因環境承載能力有限,被列為約束發展區。

  “這意味著,就算不為‘五水共治’,浙江生豬養殖減量和控量也勢在必行。”徐文說,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北方四省,和雲南、貴州南方兩省,被列為潛力增長區,預計年均飼養量可增長1%到2%,成為我國豬肉產量增加的主要區域。

  “我們或許可以走出去!”徐文突然靈光一閃。很快,“江山人想要走出去養豬”的信息,通過江山市農業局,傳遞到了貴州、內蒙古等地。不久,內蒙古和貴州兩地的招商人員相繼來訪。科左後旗招商局工作人員李雪峰,更是“潛伏”江山達數月,想把當地養殖大戶請過去。雙方一拍即合,就有了蕭山國際機場里的這一幕。

  徐文還特邀江山市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張德建同行,“發動金融機構支持養殖戶走出去”。不過,養殖戶們始終有種擔心:科左後旗真的適合養豬嗎?

  “先去看看再說”,54歲的巫忠孝說,“最重要的,就是豬尿糞的土地消納問題。就算出去養豬,也不能污染別人的家園。”就這樣,帶著糾結、期待和迷茫,他們上路了。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