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向婧)今年汛期以來,重慶市多次發生暴雨、洪澇、風雹等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較大影響。7月6日,記者從市農委召開的全市農作物防災減災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截至6月底,洪澇災害已造成全市近30個區縣的87萬畝農作物受災、成災39.47萬畝、絕收8.7萬畝,部分地方的畜牧業、漁業也受損嚴重,農業經濟損失達3.66億元。
今年以來,重慶市降水量及降水次數明顯多于往年,各地多次發生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農作物長勢較弱,農作物病蟲害偏重發生。
市農委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務必全員上崗,全力以赴,加強值班和預警工作。收到預警信息後,及時通過辦公網、電話、短信、傳真等形式向下一級農業、畜牧部門和種養大戶、龍頭企業發出預警信息。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和指導農民搞好抗災救災和生產自救工作,將災害損失減到最低。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對絕收的作物要及時改種市場效益好、生育期短的農作物,切實減輕災害損失。”市農委總農藝師劉保國介紹,經過會商,農技專家提出了幾項農作物抗災救災措施:一是立即清溝排澇。二是抓緊搶收受淹的蔬菜和糧油作物。三是及時扶苗洗苗。四是補施肥料。五是加強病蟲害防治。六是及時搞好除草松土,培土壅根。七是抓好增種補種和改種,積極發展晚秋生產。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