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蘆曉春
老北京,曾有“蘿卜賽梨”的說法。不少胡同里長大的孩子中,還流傳著一段關于蘿卜的順口溜:黃毛兒丫頭去趕集,買個蘿卜賽過梨,咬一口,怪辣的(讀d岥),誰叫你黃毛兒丫頭挑大的(讀d岥)。這里所說的蘿卜,正是老北京的優質老品種花葉心里美蘿卜。
心里美蘿卜是北京地區傳統特產,有關北京心里美蘿卜的最早記載可見于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栽培歷史。清代時期,心里美蘿卜成為皇宮貢品。如今,心里美蘿卜不僅聞名全國,在國際上也享有一定聲譽。
據了解,心里美蘿卜歷史上以海淀區羅道莊、大興區西紅門、高米店等地所產最為著名。《北京志·種植業志》記載,早期北京的心里美蘿卜分為血紅瓤心里美和草白瓤心里美。血紅瓤心里美分布在海淀八里莊一帶,草白瓤心里美分布在豐臺黃土崗和大興西紅門一帶。
自2011年開始,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始逐漸恢復蔬菜老品種種植,其中就包括花葉心里美蘿卜,讓過去老北京四九城臘月里吆喝著“蘿卜賽梨”的心里美蘿卜重新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去年,海淀區農科所的種植基地按照傳統方法恢復種植了血紅瓤心里美蘿卜。
“老話說‘頭伏蘿卜二伏菜’,這種心里美蘿卜絕對不能這麼種”,基地負責人陶增蛟介紹說,心里美蘿卜播種時間要在立秋後,也就是在二伏末。每畝地施用2000公斤商品有機肥,在蘿卜膨大期,圍著蘿卜撒入麻醬渣,小高壟栽培,完全按照老方法生產。收獲蘿卜一定得在立冬以後,讓蘿卜充分成熟,然後通過窖藏可使蘿卜的水分增加,糖分水解會使蘿卜變甜。
“心里美蘿卜有1/2以上露出地面,上部淡綠色,下部為白色。肉為鮮艷的紫紅色,艷麗如花,惹人喜愛,為國內著名的水果蘿卜品種,其皮薄、肉脆、汁多,維生素C、核黃素、鐵的含量比梨還高。”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李紅H介紹說。
據李紅H介紹,要種出三十年前的老滋味,並非易事,起碼要過五道關。
第一關是品種關,要選擇北京曾經種植過,深受市民喜愛的口感好、風味濃鬱的老品種。
第二關是種植季節和環境關,必須在最適合的季節和最適合的環境條件下種植,土壤、水分、氣候差一點都不行,比如說花葉心里美蘿卜在沙壤土種植最好吃。
第三關是施肥關,種的時候要施用優質、腐熟的有機肥,再加上平衡施肥和施用生物菌肥,採用生物農藥來防治病蟲害,不用化肥和農藥。
第四關則是管理關,要採用科學管理方法,精耕細管,使之在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長。
最後一關是採收關,要在最佳採收期採收,在適宜條件下貯存,整修、包裝都本著原生態,才能保證蘿卜的最佳品質。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