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但如何管好用好農田灌排工程“最後一公里”是個大難題。記者近日從河南省水利廳獲悉,未來在災害事故發生時,河南五家保險公司將統一出具保單,按實際損失金額給予補償,以保證農田水利設備設施繼續正常使用。
據河南省水利廳高級工程師馬榮立介紹,河南省農田水利設施約達幾千萬處,管控難度很大。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河南省水利廳積極引入商業保險機制,選擇蘭考縣、西平縣、新鄭市、濟源市作為試點,結合當地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實際,提出“平時有人管、旱時有人澆、毀了有人修、丟了有人賠”的目標,通過保險服務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日前試點之一的蘭考縣率先簽署農田水利設施保險戰略框架協議。
據悉,太平洋財險河南分公司、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保險公司成立了共保體,統一出具保單,統一處理賠案,共擔市場風險,履行社會責任。
保險險種共三種:財產綜合險,對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造成的設施損壞進行賠償;盜搶險,對設備丟失進行賠償;機器損壞險,對使用中的設備因電氣原因造成的損壞進行賠償。保險范圍涵蓋:機電井、小型塘壩、小型泵站等水源工程,渠道、管道等渠係工程,噴灌、微灌設施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田間生產、承擔排澇功能的農村河道等其他工程。
“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後,農田水利設施普遍存在權責不明、重建輕管的現象,有效管護難題亟待破解。”河南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魏振峰介紹,此次為河南農田水利設施“上保險”政策的推出,將有效降低農田水利設施風險損失,穩定農民收入,保障河南糧食生產安全。“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後,農田水利設施普遍存在權責不明、重建輕管的現象,有效管護難題亟待破解。”河南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魏振峰介紹,此次為河南農田水利設施“上保險”政策的推出,將有效降低農田水利設施風險損失,穩定農民收入,保障河南糧食生產安全。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