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慶陽市著眼打造國家級旱作農業示范區和全國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示范區,大力扶持蘋果、草畜、苗林等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探索形成了“中盛”“海升”“天富億”及苗林結合培育等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實現了“企業聯基地、基地帶產業、產業富農戶”的良性循環。
“海升”模式提升蘋果產業。在廣泛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以工業化思維謀劃發展現代農業,通過土地流轉,引進高科技企業海升集團,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示范基地,融苗木培育、技術示范、銷售服務于一體,輻射帶動蘋果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和群眾增收。2012年以來在全市漸次推廣,以寧縣、西峰、鎮原、慶城、合水等縣(區)的80個重點鄉鎮659個行政村為主區域,累計栽植蘋果150多萬畝,建成萬畝連片栽植基地36處,有力地助推了蘋果產業的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2015年,全市蘋果總產值達到27.2億元,提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元。
“中盛”模式發展草畜產業。以高科技、高品質、高效益“三高”為標準,按照產業全鏈條、市場全球化、富民全縣鄉、責任全社會和全價值鏈、全產業鏈、全循環鏈的“四全三鏈”要求,建成“飼料加工、良種繁育、規模養殖、屠宰分割、轉化利用、市場銷售”六大板塊,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互利雙贏鏈式開發模式。以鎮原縣為中心,輻射帶動環縣、華池、寧縣、慶城、西峰等縣(區),集中推進草畜配套、設施養殖、循環發展為主要建設內容的現代畜牧優勢產區建設,年更新種植紫花苜蓿100萬畝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規模養殖場(小區)1320個,規模養殖示范戶1365個,全市草食畜牧產業穩步有序發展。截至2015年底,慶陽市肉絨羊、肉牛、生豬、肉雞飼養量分別達到350萬只、65萬頭、869萬頭、3500萬只。
“天富億”模式引領生態創意農業。採取招商引資、技術合作、集資入股等方式,新建以西峰天富億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示范園等“農”字號龍頭企業32戶。通過土地集約化、生產工廠化、開發高效化,推進現代農業與特色產業、科技示范與文化博覽、高新技術與觀光體驗、城郊產業與城市發展相融合,實現城郊農業由單一瓜菜種植向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轉變,勞動力轉移由單一外出打工向就近入園區當新型產業工人轉變,農民收入由單一家庭經營收入向薪金、租金、股金收入轉變的多元融合發展,有效帶動了慶陽市休閒養生、生態觀光、電子商務、果蔬採摘、農耕體驗、鄉間別墅、野營爬山、徒步健身等新業態發展,促進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苗木結合培育”模式助推精準脫貧。圍繞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突出綠色、生態、環保的扶貧理念,從2013年起啟動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固溝保垣”“資源開發區生態治理”三大生態工程,出臺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種苗產業的意見,通過以獎代補的辦法,由市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各縣區每年籌措1000萬元,扶持苗林產業,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苗林培育。在推進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向貧困地區傾斜和加快發展生產的同時,搞好生態保護,加強黃土高原生態功能區建設,把發展產業與生態保護、美麗鄉村結合起來,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促進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推進農民綠色增收。創新扶貧方式,大力實施“互聯網+扶貧”,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業,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