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廳行業統計顯示,上半年全省農牧漁業助農增收190元以上,提前半年超額完成全年170元的增收任務。“全省上下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新進展,農業經濟因此‘穩’中有‘進’。”省農業廳負責人介紹。
上半年,四川農田里哪些板塊拉動了農民增收的大盤?
□本報記者 李淼
豬價漲農戶喜 畜牧業增收超過120元
不久前,資陽市雁江區東奄生豬專合社理事長李雲貞以每公斤21元價格,一口氣賣了50多頭肥豬,每頭利潤超過800元,成為她養豬20年來賣得最好的一回。
類似好消息今年已非新聞。“起飛”的豬價成為拉動上半年農牧漁業助農增收主引擎。“生豬養殖去年頭均虧損51元,今年同期盈利804元。”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透露,上半年生豬出欄3115.5萬頭,農民人均0.48頭,增收100元以上。
上半年全省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達292.4萬噸,畜牧業助農增收將超過120元,在農牧漁業中拔頭籌。
生豬只是上半年農業生產“穩”的代表。今年全省夏收糧食播種面積174.7萬公頃,總產量601.1萬噸,保持基本穩定。預計小春糧食總產609萬噸,增7.3萬噸;油菜籽總產242.5萬噸,增4萬噸。
上半年蔬菜、水果產量也分別達到1999萬噸、186.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0.7%。“菜價整體高于上年同期,批發市場均價每公斤4.5元,增幅達29%,尤其是冬春蔬菜效益好于常年。”省農業廳經作處負責人介紹。
一邊是增產,一邊是降價。上半年,玉米、豆粕、小麥麩、豬配合料價格同比分別降12.9%、14.3%、17.6%、6.8%,春耕期間尿素等化肥價格平穩運行,水稻、玉米種子漲幅大幅收窄,助推了農業節本增效。
調結構推改革 優質農產打開市場
省農業廳負責人給出一組力證——全省油菜籽總產有望成全國第一;小春馬鈴薯面積、總產全國第二。今年春茶銷量與去年同比增10%以上;畜產品供給調優,生豬出欄同比減4%,牛、羊分別增6%、4%;名特優水產品佔比達28%。
改革紅利也不斷釋放。達州通川區磐石鄉王家橋村靠定權定地定民心,引進企業發展草莓,預計全村人均多掙兩三千元。通川正是全省首個通過土確權登記試點驗收縣。上半年,全省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面積541.63萬公頃,佔應確權的80.6%。“農村集體資產股改試點擴大到21個市州,並在10個首批試點縣全域推開;耕地流轉率達28.9%,其中適度規模經營流轉佔63.3%;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累計放貸5.96億元。”省農業廳負責人表示,這些為促農增收提供了動力活力。
此外,產業扶貧也加快推進,全面完成88個縣、11501個貧困村產業脫貧規劃編制,17個中央和省級12.09億元涉農項目已下達11.1億元,支持南部縣等5縣今年摘帽脫貧也已落實7600多萬元。市場開拓穩步推進,上半年現場銷售“川”字號農產品3.36億元,簽訂各類投資協議和購銷合同37.5億元,還實現“川菜供澳”零突破,中烏農業合作產業園也在烏幹達開園。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