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天津:滴灌,讓玉米田節水又增收

2016年07月25日 09:46 來源:天津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7月的玉米田,一片翠綠,豐收在望。

  “這得益于玉米地里鋪設了節水新設備:滴灌。如果沒有它,今年春季天氣幹旱,別說豐收,玉米能夠活下來都不會特別容易,這要感謝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是他們在這里安裝了先進的節水設備。”天津市農業局玉米良種場技術員楊永安一邊彎腰檢查著滴灌設備,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我們這套節水設備主要就是採用滴灌方式給玉米澆水,並實現了自動化。一是可以做到及時澆灌,二是比採用普通大水漫灌方式節水50%以上。”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專家鄭玉鎖告訴記者。記者發現,茂密的玉米地,被分成了一壟壟的長條,上面覆蓋著黑色的塑料膜,底下就是一根根輸水的“毛細血管”:黑色的滴灌細管。鄭玉鎖指著一個個滴灌噴頭告訴記者,它們遍布整個玉米田,只要地頭的開水閥門一開,這里立即就會滴水,而且全部滴到了玉米的根部,做到了精細化澆水,蒸發量很少,達到了節水目的。水里還有肥料,做到一次性澆水施肥,特別省工、省時。楊永安說,過去滴灌一般都用在設施農業當中,用在大田作物的很少,其實大田農作物節水潛力更大。為此,他全天候負責玉米良種場滴灌等設備的使用、維護,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一塊西瓜田里,成熟的西瓜已經進入採摘期。鄭玉鎖告訴記者,西瓜是一種耗水作物,在其生長過程中需要多次澆水。現在使用了滴灌設備,只把水滴灌到西瓜秧的根部,確保了西瓜對水分的需求,還使西瓜田里幹濕分離,根本不影響田間管理,西瓜採收也不受影響,農民們特別歡迎。

  “除了滴灌,我們還有微噴帶,效果也很好。”鄭玉鎖帶著記者來到一塊夏玉米田,只見一條條黑色的塑料管已經鋪設好。記者彎腰拿起微噴帶看到,一個個針眼一樣細密的水孔布滿水管。鄭玉鎖說,別小看這些細密的針眼,它們是節水的“功臣”。澆水閥門一開,它們就會噴射出霧狀的水花,澆灌在玉米葉上。好處是霧化效果好,節水60%,每畝最少能夠增收100多元。

  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郭雲峰說,農業節本增效已成為讓農民增收的關鍵,也是促進傳統農業提質增效的一項重要工作,採用現代高效節水新設備、新技術就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項措施。為此,他們積極開展試驗示范,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農業節水新技術,新設備,為津沽大地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出力獻策。(陳忠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