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甘肅徽縣:打造“合作社+”精準扶貧新引擎

2016年07月27日 15:09 來源:隴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夏日炎炎,正值向日葵開花的季節,位于徽縣伏家鎮伏鎮村椿樹崖灣的30畝向日葵競相綻放,璀璨奪目的金色花朵,在微風中搖曳身姿,吸引了遊客前來觀賞拍照。

  “以前只是在電視里見過成片的向日葵,想不到那樣的美景居然能在身邊看見,真是不虛此行。”來自鄰村的遊客張莉雪不停地按動手中的相機。金燦燦的葵花與藍天白雲、青山綠地、農家院落渾然一體,形成一幅生態鄉村的美麗畫卷。

  “這里是我們合作社的油用向日葵基地,入夏以來花朵次第開放,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引來了十里八村的遊客前來觀賞拍照。”徽縣萬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曉雲說。

  合作社于2015年投資500萬元建成,流轉土地123.422畝,種植大甜櫻桃、葡萄、草莓、桃子等50余畝果樹,70余畝油牡丹,行間套種辣椒40畝,在坡地散養了300余只土雞。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流轉土地、到合作社務工等途徑輻射帶動伏鎮村、前進村、西廂村等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今年50多歲的童懷珍是西廂村的貧困戶,早年離異,年輕時一直在外做裝卸工,如今一直在合作社務工。“現在幹不動重活了,除了種自己的莊稼外,還給合作社管護果樹、喂雞、種菜等,一天70元,一年下來能收入2萬多元,以後養老不愁了。”童懷珍笑逐顏開地說。

  “百余只土雞再有半個月就能賣了,

  十幾畝辣椒也成熟了,每天有20來個務工人員,澆水、施肥、鋤草、打掃雞舍,合作社里忙得不可開交,看著大家的付出馬上就見成效,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李曉雲眉眼間滿是欣喜,“感謝政府的支持,感謝果樹站和蔬菜站給予技術方面的指導,希望我們合作社越辦越紅火,能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向全面小康。”李曉雲說。

  近年來,徽縣在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支持和扶持力度,以“合作社+貧困戶”脫貧帶動機制推動貧困鄉鎮、8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產業發展和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全縣88個貧困村中已有80個貧困村建立了241個農民合作社。截至2016年6月底,徽縣累計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738個,累計發展成員12605人,資產總額15.08億元,輻射帶動農戶3萬戶。按行業劃分涉及種植業107個,畜牧養殖業399個,林業203個,漁業9個,服務業7個,其他行業13個。已累計建成國家級示范社4個,省級示范社11個,市級示范社18個,縣級示范社50個。合作社擁有注冊商標21個,綠色產品認證3個,合作社有經營實體的36個,在大中城市設立營銷窗口和參與農超對接的有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50畝以上土地流轉規范經營的有58個,流轉土地面積2.86萬畝。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