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貴州鎮寧:扮靚“面子” 充實“里子”

2016年08月01日 09:0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晚六時剛過,位于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北部的紅旗湖公園里,已有不少市民散步。微風輕拂,湖面泛起層層漣漪,送來陣陣清涼。

  雖然還有部分工程處于收尾階段,但絲毫沒有影響市民玩耍的興致。“這里景色宜人,顯山露水,非常適合休閒。”市民張大爺告訴記者,沿著紅旗湖走上一段,已成為其每天晚飯後的“必修課”。

  在採訪中,市民普遍認為,鎮寧近年來加快城鎮建設,讓市民的生活日益舒適、美好。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鎮寧發揮山地資源優勢,一手抓縣城擴容提質,一手推動特色小城鎮建設,著力推動產城互動發展,山地新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統計數據顯示,該縣2015年的城鎮化率達到41.5%,比2010年提高17個百分點。

  縣城是鎮寧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圍繞人的城鎮化,該縣按照“東西貫通、南北拓展、新區開發、舊城改造”的思路,以建設城市幹道、完善外環道路、打通“斷頭路”、改造老城區路網為重點,構建網絡、立體、便捷的城市綜合交通體係,逐漸拉大縣城框架。2012年,該縣啟動環翠新區城市綜合體建設,進一步帶動了新城區發展,提升了縣城的吸引力。

  據鎮寧自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溫永忠介紹,“十二五”以來,該縣相繼實施了南北大街、紅星大道、沿河路、西南外環線等城市幹道建設及老城區主街“白改黑”等工程,縣城建成區面積從2012年的3.5平方公里增加到去年底的6.5平方公里,輻射能力大幅增強。

  “城鎮化既要擴大面積,更要不斷提高質量,才能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鎮寧自治縣副縣長燕夔告訴記者,該縣在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同時,積極發展教育、醫療衛生事業,新建了多所學校、醫院和市民休閒公園,讓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在加快中心城區發展的同時,鎮寧沿交通幹線,結合各地的交通區位、產業優勢和民俗風情等特點,謀劃建設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精致美麗的小城鎮,並通過公路互聯,有力推動了城鄉統籌發展。

  江龍鎮是該縣重點建設的示范小城鎮之一,啟動建設以來,該鎮累計建成污水處理、養老、學校等基礎設施項目23個,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生活,成為區域發展中心。當地群眾說,“自己的生活環境不比城里差”。

  產業是城鎮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鎮寧加快輕紡產業園、石材產業園、石材交易中心等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推動產業發展與城鎮規劃相匹配,圍繞產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產城互動、鎮企聯動的良性互動模式初步形成。目前,該縣就近在產業園區就業的群眾接近4000人,預計到“十三五”末將超過10000人。

  正在建設中的丁旗鎮新區,就是產城互動的項目。據該鎮副鎮長王曉春介紹,新區項目包含汽車客運服務中心、農貿市場、政務服務中心等,投入使用後既能極大地提升了現有集鎮居民的生活質量,又可方便周邊兩家石材企業職工的生產生活。

  同時,鎮寧依托山地特色資源,積極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目前入駐經營主體90家。2015年,該縣農業園區產值已達5.4億元,比2014年增長143.9%,受益農民2萬多戶。

  “十三五”時期是鎮寧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衝刺期,根據規劃,該縣到2020年的城鎮化率將達到55%。

  面對新目標,鎮寧自治縣縣長潘登嶺表示:“我們將按照‘城鄉村統籌、產城景互動、民優特凸顯’的要求,加快推進山地新型城鎮化,努力把鎮寧建設成為山水田園、綠色生態、宜居宜遊、開放創新和民族歷史文化城鎮。”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