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貴陽7月31日電 (記者汪志球)種了一輩子地、“苞谷洋芋度春秋”的老陳,在貴州省啟動生態扶貧移民搬遷後,搬遷到了畢節試驗區的百里杜鵑景區,從此老陳家“搬到了聚寶盆,捧起了金飯碗。”
老陳把家里的安置房按照石牛村旅遊中心的統一標準,建成標準化客房20間、床位28個,納入旅遊中心房源管理,由旅遊中心統一定價、統一接待。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到景區自駕遊的遊客絡繹不絕。趕上花期,老陳的賓館每天僅客房收入就超過4000元。
“豐富的客源離不開景區便利的基礎設施建設。”百里杜鵑景區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軍介紹,自2011年起,農發行畢節市分行累計投入信貸資金10.48億元支持景區建設。
交通脈絡的打通,帶來的是經濟收益的增加。短短5年時間,百里杜鵑景區僅門票收入就從2010年的540萬元增長了近12倍,去年收入達6780萬元。
農發行行長祝樹民介紹,農發行將關注的觸角伸向貧困地區最迫切的方向,助力農村交通“毛細血管”的打通。近10年間,農發行畢節市分行累計發放農村公路貸款64.7億元,支持農村公路項目建設26個。新建農村公路248公里、提等改造農村公路8116公里。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