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都市農業發展新形勢,北京市農業局不斷為“菜籃子”工程建設注入新活力,在蔬菜節水、質量監管、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推動全市蔬菜產業邁上新臺階。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北京市農業局蔬菜管理部門通過多措並舉,不斷拓展“菜籃子”工程的內涵。
一是著力推動集約化育苗場能力提升。今年將新建10家集約化育苗場和全面推進蔬菜集約化育苗能力的提升,其中提升的重點是支持節水等硬件設施。目前,蔬菜集約化育苗能力提升已初見成效。截至5月底,全市春季蔬菜集約化育苗量約為1.78億株,同比增加了6.59%。
二是持續推進設施農業建設。今年,全市將新建和改造農業設施總面積約6300畝。目前,各區縣建設任務已經基本確定,並結合自身特點制定扶持政策。
三是迅速啟動園藝化蔬菜園區建設。園區建設主題分為高效生產型、觀光採摘型和科普教育型三種類型。目前,各區縣確定建設的園藝化蔬菜園區共20家,其中高效生產型14家、觀光採摘型4家、科普教育型2家。
四是繼續實施專業鎮村創建工作。在市級專業村的基礎上,開展蔬菜一村一品建設。圍繞番茄、黃瓜、大椒等主導品種,建設了20個縣級蔬菜專業村,大幅度提升縣域蔬菜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水平。
五是積極探索蔬菜工廠化生產模式。在昌平、順義、密雲、延慶等建立5個工廠化蔬菜生產示范點,探索連棟溫室和日光溫室兩種工廠化模式,採用袋裝基質標準化生產,應用施肥機智能控制係統和滴灌係統,實現了回液的循環利用。
六是大力促進傳統蔬菜品種恢復。收集“花葉心里美蘿卜”“核桃紋大白菜”“北京刺瓜”“北京秋瓜”“蘋果青番茄”“鞭桿紅胡蘿卜”等老口味蔬菜品種7個,在昌平區、豐臺區、朝陽區種植面積600畝,預計年產量300萬公斤。
七是認真開展外埠基地建設工作。2015年,北京市共有17家企業申請了“菜籃子”產品外埠基地建設項目,共涉及外埠基地40個,40個外埠基地總面積達73629畝。
在蔬菜質量安全上,北京市農業局切實強化監管,推動質量安全工作邁出新步伐。去年,開展了北京市2015年蔬菜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通過整治,進一步規范了菜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企業購買農藥、存放管理農藥以及使用農藥的行為,也全面掌握蔬菜生產環節的蔬菜產品的物流配送、初加工及即用鮮切菜等主體及其相關情況。
為提高資源效率,北京市農業局把蔬菜產業節水工作推向縱深:一是建設蔬菜高效節水示范園區。計劃在7個郊區建立15個高標準農業節水示范區,示范面積4638畝。示范區建設內容為滴灌施肥設施的安裝,包括過濾設備、施肥器、田間支管等。二是推進蔬菜高效節水技術的應用。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覆膜灌溉等高效節水技術。截至5月底,全市蔬菜推廣應用高效節水技術19.5萬畝,覆蓋率達到45%,共節水924萬立方米。
在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方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畜牧產業協同發展。就畜牧產業協同發展簽訂了《京津冀畜牧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重點從產業對接、執法聯動、檢測資源共享、人員科技信息協作等方面,共同推動畜牧產業京津冀協同發展。
二是漁業協同發展。發展種業項目,逐步擴大河北、天津虹鱒魚、鱘魚、觀賞魚的養殖面積,形成以北京市苗種企業為龍頭,河北、天津兩地進行養殖,產品供應首都市場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三是農業信息協同。重點強化京、張、承蔬菜產銷信息合作。一是京、張、承蔬菜產銷信息合作更加完善,組織開展了年度第一次京、張、承蔬菜產銷信息會商。二是探索實踐京津冀“菜籃子”產銷信息體係建設,為張家口、承德兩地提供了“蔬菜U農通”服務終端各50套。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