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走進淮濱縣期思鎮祁營村順天芡實加工貿易市場,只聽見10多臺芡實脫粒機“隆隆”作響,前來收購芡實果的各地客商的車輛停滿了市場周圍,整個市場熱鬧非凡。
“前年,兒子不在了,媳婦改嫁了,俺上養83歲的老母親,下帶孫子、孫女,生活實在困難。今年,俺在順天芡實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種了30畝芡實,穩賺15萬元,種植芡實讓俺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正在交易市場忙著的該縣期思鎮祁營村村民祁家華告訴記者。
“我們縣溝塘、湖泊面積大,連年遭受內澇災害。”該縣扶貧辦公室主任王海平介紹說,之前低洼田塊收獲的錢常常還不夠排澇的成本,許多農民幹脆棄之不種。後來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民轉變農業發展理念,積極發展不怕水澇的芡實等水生植物,從傳統對抗性農業,逐步過渡到順應自然的避災性、生態性農業結構中來。
據了解,僅該縣期思鎮芡實種植就達到1.2萬畝。為了扶持芡實產業的發展,該鎮引導張慶付投資480萬元,成立了順天芡實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加工貿易市場。該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實行“技術、供種、栽培、收購”四統一,現發展社員600多家,注冊“蔣城”“順天”等多個無公害、綠色食品品牌。
憑借著天然的自然優勢,種植芡實讓淮濱縣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目前,該縣芡實種植面積達3萬畝,形成了芡實種植、採摘、加工、儲存、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吸納了5萬多名農村勞動力從事該產業。芡實銷往豫、皖、江、浙、滬等多地,銷售模式也由傳統的貿易方式向網絡銷售轉變,今年,該縣僅網上銷售芡實就達到了600多萬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