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朝民
贛南臍橙產業究竟做得有多大?一組數據告訴你:2015年,贛南臍橙種植面積157萬畝,臍橙產量128萬噸,臍橙產業集群總產值105億元,帶動70萬果農脫貧致富,果農人均臍橙收入佔總收入的85%;2015年贛南臍橙品牌價值657.84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價值榜榜首。
紅色聖地贛州,位于江西南部,俗稱贛南,被譽為“世界橙鄉”。自上世紀80 年代以來,依托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贛州歷屆黨委政府齊心協力,贛南臍橙從單純的種植業發展成為集種植生產、倉儲物流、精深加工于一體的產業集群,解決了 100萬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成為贛州百姓脫貧致富的第一支柱產業。
農民增收實現多元化
贛南臍橙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給革命老區人民帶來了很多變化,最為突出的便是幫助農民實現增收多元化。多年來,贛州市始終堅持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臍橙產業為抓手,培育多元融合主體、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機制和實現機制。如今,贛州已形成農民持續增收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模式,讓農民從臍橙產業提質增效中獲得收益。
近年來,贛州創新思路,準許以調換、轉讓、租賃、入股等多種形式加快山地經營權流轉,並用法律形式確保經營權50年至60年不變;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果園土地使用證》《果業經營證》《果園評估和果園抵押權證》等果園權證辦理工作。部分農民土地以入股等形式參與到果業開發中,獲得了來自產業發展、果品銷售的增值收益。
通過“土地入股”,讓土地價值“顯性化”,農民持“土地股”後,就像養了一只會下蛋的雞,每年除了租金、工資收入外,還能有分紅收入。部分農民通過出租自家荒山給果園主創收,根據果園實際情況測算,山地實際利用率為60%,平均每畝按6元計,全市共實現農民增收3.7億元。
此外,贛州還通過“企業(合作社、農場)+基地+貧困戶”“幹部+基地+貧困戶”“龍頭企業+示范園+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採用“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培訓、統一銷售”的方式,結成產業利益共同體,輻射帶動貧困戶參與發展臍橙產業。積極探索電商扶貧模式,依托市、縣、鄉三級電商產業園,大力整合扶貧、就業等資源,並引導貧困戶在電商平臺開店創業,通過“網商+服務站+貧困戶”模式,引導貧困戶與電商線下合作,讓貧困戶進入電商利益鏈,實現增收脫貧,真正建立起貧困戶與產業發展主體間利益聯結機制。
龍南鎮是個典型代表。龍南鎮金虎村村民淩家基介紹說,2004 年他承包種植臍橙40畝,2007年賣果收入2.8萬元,2008年賣果收入10.5萬元,當年收回全部種果投入成本,2009年進入豐產期後,除去成本每年純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淩家基通過種臍橙建起了別墅、買了小汽車、供兩個子女讀完了大學,圓了致富夢。目前,僅龍南鎮像淩家基這樣通過種果致富的果農就多達2800戶。
興果富民的制勝法寶
贛南利用丘陵山地開發種果,在不與糧食爭地的前提下,嚴格按照山頂 “戴帽”、山腳“穿鞋”、山腰種果的原則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和綜合開發的路子。贛南臍橙產業騰躍的制勝法寶是“三家三品三精準”,即:政治家、科學家和企業家;品種、品質和品牌;產業精準、項目精準、受益者精準。
近年來,贛州市因地制宜地作出了“興果富民”等戰略決策,通過規劃指引、科學開發,堅定不移地把臍橙產業打造為強市富民的農業主導產業。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一流專家負責品種和技術研發,實時為產業問診把脈,確保了產業朝著正確軌道和方向發展。堅持生產與營銷並重,技術與管理並重,科技與應用並重,形成政產學研緊密合作的區域特色產業體係。
為了使產業供給體係適應市場需求,贛州重點從品種、品質和品牌方面進行重點優化提升,實現從果園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從供給側帶來果品品質的提升。品牌上注重研究、培育、保護、宣傳和創新品牌,實施贛南臍橙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相融合的“母子”品牌戰略,建立完善的市場維權打假工作機制。“三品”優化著力提高臍橙供給體係的質量和效率,提升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潛力。
贛州從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出發,因地制宜選擇臍橙等發展前景好、具有可觀經濟效益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導產業帶,形成集聚效應,帶動本地貧困戶和貧困村脫貧致富。在扶貧項目上,開發出十多種針對性強、貧困戶積極參與能享受,貸款方式與期限不一樣的扶貧信貸產品,讓貧困戶可以因戶制宜地選擇。
精準扶貧“一個都不能少”。贛州市梳理出因病、因殘、因災、缺土地、缺技術、缺資金、交通落後等12種致貧原因,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建檔立卡。全市9.3萬名“三送”幹部與228萬戶群眾建立了結對聯係。通過完善財政扶持資金持續增長機制,推出農業銀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的“財政惠農信貸通”融資試點服務,精準扶貧從“輸血”變為“造血”,變“短期治標”為“長效治本”,形成推動精準扶貧發展的內生動力。
產業扶貧的幾點啟示
推進產業扶貧必須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因時制宜,盡可能選好、選準具有區域化、特色化、個性化和有市場前景及收益預期的產業項目,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規模,提高產業發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贛南臍橙產業扶貧之所以成效顯著,並獲得貧困戶廣泛肯定,其關鍵原因在于堅持市場導向、品牌導向和消費者導向,充分發揮老百姓的主觀能動性,團結一切力量,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農民脫貧致富。
突出“產業+扶貧”的內涵,發揮產業發展對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帶動作用。產業扶貧要發揮產業對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帶動作用,確保貧困戶有長期穩定的收益。要創新機制,鼓勵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帶動關係,向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切實提高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要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土地托管、訂單幫扶等多種形式,建立貧困戶與產業發展主體間利益聯結機制。
找準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真正建立起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推進產業扶貧,要重視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切實提高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金融扶貧項目不僅支持貧困群眾,還要鼓勵支持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真正建立起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