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北:2020年農業標準化生產率將達70%以上

2016年08月19日 14:51 來源:河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日前,省農業廳、省委省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新建或改造升級初加工設施裝備5萬個,產地初加工率和農副產品加工轉化率均達到60%以上,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率達到70%以上。

  以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為重點,優化產品結構

  優化種植結構。引導農民尊重和適應市場變化規律,以產糧大縣為重點,建設4000萬畝糧食生產核心區。在太行山、燕山及農牧交錯區引導調減籽粒玉米,擴大特色雜糧種植面積,減少玉米產能。緊盯京津市場,做強蔬菜、果品等優勢品種,突出精細果菜和特色高端葉菜,大力發展高端設施蔬菜,積極推進分等定級,支持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到2020年高端設施蔬菜發展到500萬畝。

  壯大特色產業。做精食用菌、中藥材、馬鈴薯等特色產品。加強10個萬畝食用菌大縣建設,突出香菇、雙孢菇、平菇等優勢品種,打造產加銷產業集群。加強燕山、太行山和壩上高原地區大宗道地中草藥和冀中南平原藥食兩用品種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中藥材大省。建設面向全國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發展馬鈴薯種植、貯藏、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經濟,抓好國家馬鈴薯主食加工試點,推動馬鈴薯主食化。到2020年食用菌面積發展到50萬畝,中藥材、馬鈴薯面積均發展到300萬畝。

  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穩定生豬和家禽生產,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等優質草食畜牧業,做強做大皮毛動物等特色養殖,積極發展山區、丘陵生態養殖。

  加快奶業振興。實施河北奶業振興行動,加快優質奶源基地、高標準牧場和乳粉加工能力建設。積極引導奶牛養殖小區向種養結合生態牧場轉變,牧場化比例達到80%以上。

  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優化產業體係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倍增計劃。重點打造糧油、乳品、肉類、蔬菜、果品、水產等10大產業鏈,著力培育100個年產值超10億元的產業化聯合體,瞄準市場需求,加快產品創新升級,增加優質加工品種供給,提升價值鏈。糧油產品重點發展主食加工業,積極開發副產品綜合利用,加快消化糧食尤其是玉米庫存。果蔬產品重點發展產地初加工,支持建設清洗、分級、烘幹、冷藏等產地初加工設施。畜禽產品提高工廠化屠宰集中度,重點發展冷鮮分割品。水產品重點發展係列魚制品、速冷制品、保健方便制品等。

  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現代農業園區,以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抓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立京津冀休閒農業產業聯盟,共同打造10大河北休閒農業精品線路和特色主題活動。

  全面提升農產品品質。實施農業標準化推進行動,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及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全面開展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全程質量保障體係。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認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到2020年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率達到70%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覆蓋全部農業縣。

  強力培育農業品牌。實施“基地品牌化、企業品牌化、產品品牌化”三位一體品牌戰略,發揮品牌市場引導作用,推動品牌農產品聚集發展。

  強化農產品市場流通。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以全國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區域性市場、田頭市場為基礎,以高效規范的電子商務等新型市場為重要補充,產地銷地市場相匹配的業態多元、互動有效的市場體係。(記者曹智)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