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後,在俄羅斯莫斯科市中心的一棟寫字樓內,42歲的阿列克謝·布利諾夫正在公司茶水間細細地品嘗著來自中國湖南的綠茶。隨著中國茶葉在當地的銷量越來越大,下午茶時間漸成習慣,茶水間更是許多公司的“標配”。
自隋唐起,湖南的茶葉、絲綢、瓷器伴隨著絡繹舟楫、悠悠駝鈴運送至西亞和歐洲,益陽安化就曾是南北兩條茶馬古道的中心起點。
作為中國內陸產茶大省,湖南素有“江南茶鄉”的美譽,茶產業已經成為該省農業中富民和支柱產業之一。省會長沙定位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素有淵源的茶產業正借勢加速“走出去”。
于2006年正式起步做茶葉外銷的湖南省怡清園茶業有限公司,目前茶葉外銷總金額居省內前三位,年銷售額達到5200萬元人民幣,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到出口份額50%,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們而言,意味著針對性地區的市場機遇增加,出口量和貿易合作機會也更多了。”該公司副總經理康曉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通過積極參加德國科隆食品展等國際專業展會、廣泛利用華人資源以及網絡電商等措施主動“走出去”,努力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湖南不斷深化對外經貿合作,對周邊國家投資穩步擴展。在湘企海外並購步伐不斷加快的進程中,湘茶產業迎來良好發展契機。
作為湖南茶屆的龍頭老大,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2015年的出口額達到4.8億元,佔該省茶業總出口額的60%,位居中國茶企第一位。其出口歐盟市場的銷售量佔據中國在該市場35%的份額。
“俄羅斯、蒙古那邊喝茶的氛圍很好。外銷茶盡可能符合當地飲食習慣,比如在中亞穆斯林地區要做清真產品。”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燦說,在海外主要推介泡茶工序、實用功效等,這對于他們具有說服力。
據怡清園茶業公司國際貿易部總經理楊平介紹,由于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國民眾長期食用高熱量肉食,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等問題。黑茶有著很好的去膩、促消化作用,因此在當地很有市場。
“我們在俄羅斯等國家考察時發現,當地人常常用黑面包、巧克力等食物搭配著中國的綠茶、紅茶,邊吃邊喝,津津有味。”長沙市茶業協會會長周長樹表示,茶葉的質量和安全對于海外市場的影響巨大,長沙將努力打造享譽世界的良好口碑。
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除了中國多個產茶省以外,湖南還需與日本、印度、越南、阿塞拜疆、土耳其等世界主要產茶國競爭,差異化經營就成了湘茶產業“走出去”的“利器”。
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工程師吳浩人表示,將致力提升黑茶保健產品的科技含量,避免同質化競爭。“黑茶是湖南獨特的茶產品,‘一帶一路’戰略增大了外圍需求,企業關鍵是要根據自身特長唱好‘角色’。”據悉,該公司科研項目《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已成功獲得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茶為國飲,湖南為先”。作為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湘茶文化蘊涵著史前農業文化中發現和利用茶的傳說、中國第一個以茶命名的地名以及《陸羽》茶經中六大瓷窯出土的茶具等。
“在十幾年前,我們就專門成立了茶文化藝術團在世界各地推廣演出,做了很多茶藝編創,比如瀟湘八景、桃源梅茶等。”康曉玲介紹,將茶產品與湖湘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對茶文化和品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而今,飲茶並不只是中老年人的專享,許多海外年輕人也深深地愛上了中國茶。在俄羅斯,有一首名叫《tea drunk》的流行歌,它將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中國名茶編入歌詞,加上流行的RAP元素,得到了諸多年輕人的青睞。據悉,有些商家還將衣服的正背面印上中國茶名,以此作為銷售策略。
雖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業內人士坦言,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市場規則不規范,信用等級不高,也使企業的風險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貿易的發展。
湖南省茶業協會名譽會長曹文成表示,湘茶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應樹立起法律與規則意識,加強對投資國的市場調研,注重產品質量的監管與信譽的維護,強化自身品牌化經營管理建設。“通過一係列機制體係的建設,可減少湘茶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所造成的風險和損失,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先機。”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