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廣西來賓:韭黃鋪就致富路

2016年08月23日 09:05 來源:來賓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種韭黃比種韭菜好多了,韭黃每斤價格可達6元甚至20多元,畝產值可達到1萬多元。”日前,筆者慕名採訪廣西來賓象州縣首個韭黃微型企業負責人莫紹信時,他笑著說。

  2013年以前,象州縣寺村鎮譚村群眾莫紹信與村里其他青年一樣,靠外出打工賺錢。一次,他在市場上看到一種類似韭菜的蔬菜——韭黃,每斤價格高達10多元,是普通韭菜的四五倍。原來,韭黃俗稱“韭菜白”,為韭菜經軟化栽培變黃的產品。韭菜隔絕光線,完全在黑暗中生長,因無陽光供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就會變成黃色,稱之為“韭黃”。莫紹信想到家鄉也有不少人種植韭菜,但每斤只能賣到二三元,價格低的時候才幾毛錢一斤,如果種植韭黃肯定大有“搞頭”。

  為探詢韭黃的種植方法,莫紹信還特地到韭黃種植基地取經學習。掌握相關技術後,2014年,莫紹信回到家鄉,期待通過種植韭黃發家致富。說幹就幹,莫紹信在剛剛收割完韭菜的田地里,搭起了封閉的草棚。3個月後,莫紹信的第一批韭黃終于可以採摘上市。然而,韭黃種出來了,銷售卻成了問題。由于價格高,而且當地人不喜歡吃,莫紹信的韭黃並不受市場歡迎。

  經過一番思量,莫紹信決定利用互聯網發布銷售信息,同時向周邊柳州市的酒店推銷。最終,莫紹信以每斤11元的價格,成功把自己種植的韭黃推銷到柳州市,當年畝產值達5000多元。

  有了成功就有了動力。2015年,有了信心的莫紹信把種植規模擴大到了35畝。與此同時,莫紹信深入柳州市周邊的種植基地,向當地農戶學習新的種植技術和保鮮技術。隨後,莫紹信又投入10多萬元,對遮蓋韭黃的棚子進行改造。

  為保持韭黃的新鮮,莫紹信在裝韭黃的車里放置了冰塊,從而保持了韭黃的硬度和新鮮度,這些新鮮的韭黃價格每斤可達6至11元,畝收入達1萬多元。在種植上,莫紹信增施豬牛糞等農家肥,不僅產量高,還保持了蔬菜的原生態。

  看到莫紹信種植韭黃收入不菲,當地群眾心動了,紛紛前來向他學習種植技術。面對前來取經的群眾,莫紹信毫不保留地將自己所學傳授給他們;對村里的貧困戶,他不僅提供韭菜種子,還親自上門進行指導,希望他們通過種植韭黃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