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因其營養豐富,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市場需求量較大。但是,目前在生菜生產過程中仍以人工作業為主,用工量多,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較低。
對此,近年來,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葉菜團隊以原有技術為基礎,通過引進、研發和整合等方式,對生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進行篩選集成,為各環節配備適宜的農機裝備,囊括生菜生產的育苗、耕整地、起壟、鋪膜、鋪滴灌帶、移栽等6個技術環節,實現了農機、農藝進一步融合,提高了生菜種植的“雙效”。
記者了解到,在育苗播種環節,團隊研發和引進了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和半自動小型穴盤播種機。在耕整地環節,研發了碎土性能好、耕深可調的驅動耙,還研發了集起壟、鋪膜、鋪滴灌帶于一體的單、雙行鋪膜起壟一體機,能夠一次完成起壟、鋪膜、鋪滴灌帶作業。在起壟環節上,增加引進了北鬥導航技術,確保起壟作業質量,同時降低了駕駛勞動強度。在移栽環節上,引進了移栽機鴨嘴破膜較小、覆土效果好、適合生菜移栽的蔬菜移栽機。
為加快推廣應用生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北京市農業局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葉菜創新團隊于8月24日在通州區北京永盛園農業種植中心,對生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進行了現場演示和葉菜創新團隊成果展示。
現場演示的生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不僅滿足了農藝要求,而且省時省力、作業效率高。“驅動耙比原來旋耕機的整地效率提高了1倍;起壟、鋪膜、鋪滴灌帶作業一次完成,節省了油耗,作業效率是人工的3倍左右,節省人工5人左右。而且半自動小型穴盤播種機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播種的12倍,採用兩行移栽機,可節省人工80%。”使用該技術的園區負責人李茂峰介紹說,中心利用該項技術已經完成了園區400畝的蔬菜種植。
現場演示會還展示了播種、育苗設備、耕整地設備、移栽設備、物理增產設備、溫室環境智能監控設備和其它設備等6大類、30余臺葉菜生產機械化設備,這些機械化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將帶動北京葉菜生產機械化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