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登錄淘寶店“客家土人”,10多條求購薏米的信息不停閃爍,與網上客戶交流,確認後下單……9月16日一大早,寧化電商產業園電子創業孵化中心內,25歲的小夥子廖夥明就坐在電腦前忙個不停。
“我的家鄉盛產薏米,將薏米銷往全國各地,讓不同地方的人吃到家鄉的薏米,一直是我的夢想。”廖夥明坦承,他已在淘寶、阿里巴巴上注冊了“福建客家”“志誠商務”“客家人土特產”等8家網店,最早注冊的便是“客家土人”,目前每月網上銷售薏米均在千斤以上。
廖夥明是寧化淮土鎮水東村人,現移居城郊鄉九柏嵊村。2012年3月,他在廈門海洋學院通訊工程專業念大二時,看到周圍的同學紛紛“觸網”賺錢,也試著在阿里巴巴注冊網店“客家土人”,積極推介家鄉的薏米。剛開始,生意冷清。他至今還記得網上接到第一張訂單時的激動與驚喜,雖說只是一張80元的訂單,卻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與勇氣。每次接到訂單,他就叫寧化的朋友巫偉雄按訂單發貨。大學畢業後,他南下廣東潮州,應聘到一家移動公司擔任技術顧問,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和業余時間,在手機微信上積極推介薏米,也開始“觸網”銷售當地廠家的幼兒玩具。
因放心不下家中的父母,今年4月,廖夥明毅然辭職回到寧化,報名參加寧化縣舉辦的第二期電子商務孵化班,一邊學習,一邊做電商,學以致用,網上生意越做越順手,被評為孵化班“優秀學員”。
寧化是“中國薏米之鄉”,淮土鎮每年種植薏米7000多畝。寧化薏米具有“小、碎、粉、糯、香”等特點,煮後香糯粘稠,細膩軟滑,是薏米中的上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屬“中國道地優質藥材”,可做成粥、飯、各種面食,供人們食用,很受網友歡迎。
“家里長年種薏米,我從小看著薏米長大,薏米是綠色、健康、無污染的,將薏米推向全國,家鄉的名氣也就大了。”廖夥明說,種薏米很辛苦,幫助村民賣薏米,讓他們的錢包鼓起來,實現雙贏,很有成就感。
廖夥明充分利用淘寶、微信、微博,促進網上交易,打開薏米銷路。他的網店產品也由單一的薏米擴展到香菇、筍幹、茶油、豆腐皮等農特產品,以及玩具、箱包、鞋帽、家電等產品,並推出各類包裝的薏米、薏米粉等係列產品,注冊商標“薏康”。目前他擁有微信朋友3000多名,其中微信代理20多名、分銷商100余名,薏米已銷往全國20多個城市,尤以福建、廣東、遼寧客商居多,曾創下過一天銷售100公斤的紀錄。
為擴大銷量,保證質量,廖夥明從源頭上嚴把質量關。他以“基地+網店”的形式,與農戶合作,金糯薏米專業合作社成為他的固定供貨商。他經常去薏米基地走走,現場察看薏米長勢,將相關圖片及時發到網店和微信上,與網友分享,幫助網友更直觀地了解薏米,從而愛上薏米。
廖夥明很少參加網上的“天天特價”等活動,但他會經常隨產品贈送小禮物,或一包蜂蜜,或三包白砂糖,有時甚至是一把不鏽鋼小湯匙,以此吸引網友購買產品。就這樣,他的網上生意越做越大,每月大約能接到2000份訂單,銷售額均在8萬元以上,一半以上都是薏米訂單。
網絡搭橋,他還將家鄉的豆腐皮賣到德國。今年4月,一名德國華僑的妻子回到上海,通過廖夥明的網店“客家人土特產”購買了3公斤豆腐皮,帶回德國後,感覺口味很不錯,又先後4次上網共購買20多公斤豆腐皮,讓廖夥明將貨物發往上海親戚家中,再輾轉寄往德國,並向德國朋友積極推介。
“我將進一步開拓線下市場,方便消費者線下品嘗、體驗,讓更多的人免費成為我的廣告代言人。”廖夥明坦言,目前他正積極組建一支電商團隊,並在線下展出部分產品,不斷吸引消費者,讓電商業走得更高更遠。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