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淑娟) 記者日前從省水利廳了解到,近幾年來,雲南省通過大型灌區建設,使灌區內的光熱資源、氣候、土壤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水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水果、蔬菜、花卉、藥材等經濟作物種植比例逐年提高,灌區農民收入明顯增加,有效促進了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
2001年,雲南省昭魯、曲靖、嵩明、賓川、祥雲、平遠、蜻蛉河、丘北、元謀、盈江、動海、蒙開個12個大型灌區,被列入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規劃灌溉面積481.18萬畝。截至2015年底,國家共下達雲南省12個大型灌區投資計劃304451萬元,其中中央236121萬元,地方68330萬元。2016年,國家下達雲南省昭魯、蒙開個、盈江、祥雲、蜻蛉河、元謀、動海、平遠、丘北9個灌區投資計劃(第一批)45306萬元。目前,灌區建設項目正在全速推進中。
雲南省自啟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以來,累計完成骨幹渠係建設2627千米,渠係建築物11098座,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及灌溉保證率,擴大了有效灌溉面積,節約了水資源,畝均節水量可達到80—120立方米左右。新增(恢復)灌溉面積59.5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35.82萬畝,新增節水能力42258萬立方米,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5733萬公斤,灌區農民群眾收入明顯增加,不但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農村經濟繁榮和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了支撐與保障。
在賓川灌區,糧經作物比例由2000年的56:44調整到目前的37:63,以葡萄、柑橘為重點的優質水果種植總面積達29萬畝,佔灌區有效灌溉面積的79%;蒙開個灌區率先推進了“紅河州百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目前葡萄、石榴、蔬菜等特色農業種植已達8萬多畝,佔灌區有效灌溉面積的20%,為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與此同時,雲南省灌區農業水費徵收逐步規范。過去,由于水價嚴重偏離成本,灌區難以良性發展。現在,各灌區利用建設機遇進一步規范水費徵收,對供水水價作了調整,水費收取率均達100%,並由原按畝收費逐步向按方收費轉變,跨行政區劃灌區供水水價還實現了統一收費標準。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