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安徽農業災後重建:“幸存”的鴨子不敢下水

2016年07月15日 13: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新社安徽安慶7月14日電 題:直擊安徽農業災後重建:“幸存”的鴨子不敢下水

  作者 張強

  7月初,安徽遭遇強降雨襲擊,多地不同程度受災。安徽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在農作物即將失去災後補種的最佳時期,災後重建、自救牽動著每一個農民的心。記者近日奔赴安徽多地,直擊災後農業生產恢復。

  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鎮新民村的種糧大戶彭胡應一人流轉承包了1500畝土地,因上遊的三灣河破堤,他承包的田地被淹了近1000畝,其中450畝左右絕收。

  彭胡應說:“7月1日下暴雨後,田就被水淹,因為長江水位高,內河里的水排不出去,導致田里的水遲遲不能排出。一直到9日才開始用抽水泵往外排水。”

  當被問及損失時,彭胡應調侃道:“現在哭都沒淚水。日子還要過,接下來好好復種、搶救,盡量挽回損失,我想老天不會不給我們農民一口飯吃的。”

  彭胡應繼續說道:“今年降水量比較大,水稻生長周期又長,具體損失現在不好講,保守估計大概有100萬元(人民幣,下同)。幸虧買了農業保險,生產成本能挽回點。”

  得知彭胡應受災後在復種,當地農委給他送來2000多斤種子,並派專家和工人幫助他盡快完成復種工作。

  7月初以來,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專家吳文革便奔走在田間地頭,給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吳文革告訴記者,農戶要抓緊搶種,不能錯失農作物安全補種期。“對于退水早的田塊實行翻耕催芽直播,對于退水稍遲的田塊採取免耕直播。同時,對受災田塊增施速效營養肥料,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盡量減少損失。”

  家住安徽省懷寧縣太極村的王小麗與丈夫養了3000只蛋鴨,本想趁著7月至9月鴨子產蛋高峰期賺一筆錢,一場暴雨卻讓她家損失30余萬元。

  記者在王小麗的鴨棚看到,十幾只“劫後逢生”的鴨子簇擁在鴨棚拐角處,見人來也不出聲。王小麗和雇工在給鴨棚消毒。

  王小麗哽咽地說:“3000只蛋鴨只剩下200多只便宜處理掉了。鴨是去年9月養的,這才剛開始見回頭錢啊。剩下的鴨子在水里泡時間長了,都開始掉毛,也不敢下水了。”

  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平方村的南圩7月3日被洪水衝破,導致圩區內飼養場和近萬畝農田被埋水中,至今圩內還有4、5米深的水。

  懷寧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王何中介紹,災情發生後,懷寧縣多部門專家趕赴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並進行消毒、無害化處理。12日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共從水中搜救幸存生豬3000多頭,打撈死亡生豬3464頭,全部進行了深埋無害化處理。

  據安徽省農委統計,截至7月12日,該省農作物受災面積1568.4萬畝,成災面積1070.4萬畝,絕收面積568.6萬畝。截至當日,安徽省已完成補改種面積33.8萬畝,清淤扶棵面積133.4萬畝;修復畜禽圈舍面積11.7萬平方米。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