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7月15日電題:海南五指山“種草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
“種了一輩子地,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現金。”在海南五指山通什鎮番賽村,黎族老漢王運雄說起去年的收入兩眼放光,至今仍覺得不真實。他種植了4.8畝憂遁草,收入5萬多元,畝均產值超過一萬元。
王運雄今年毅然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畝,而且,老伴兒王桂二也不出去打工了,在家跟他一起“種草”。他所在的通什鎮番賽村種植憂遁草的農戶一年比一年多,大家都盼著能夠“種草致富”。
據番賽村農民介紹,五指山區氣溫偏低,農產品普遍產量不高,檳榔只長樹、不長果,種橡膠也沒有產量,多年來,他們只能種一些玉米和花生維持生計。
“我都是淩晨三點起床,拖著玉米、花生趕到市區‘搶攤位’,一年只能掙幾千元錢,在種憂遁草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從地里掙過這麼多錢。”王運雄說。
憂遁草學名鱷嘴花,是黎族地區的一種草藥,當地人稱之為接骨草。當有人發生骨折、割傷時,黎族老人習慣將此草搗碎敷在創口,消炎效果明顯。但多年來,只有熟悉草藥的黎族人才在房前屋後少量種植。
如今五指山全市已有300多戶農民將種糧食的地改成“種草”,並快速脫貧,這得益于2013年以來,當地商人楊國顯的品牌打造。他品嘗了朋友從東南亞帶回的憂遁草茶後,發現傳統草藥蘊藏商機,便採取“公司+農戶”形式,帶動山區農戶種植,並制成憂遁草茶、憂遁草粉、憂遁草酵素,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五指山地區銷售。
從2013年起,他著手向當時的衛生部申報,將憂遁草列入“新食品原料”,經過3年努力,今年4月,國家衛計委批準憂遁草為“普通食品”。“獲得國家衛計委認可,能打消人們食用憂遁草的顧慮,是產業發展的前提保障。”楊國顯說。
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當地食用過憂遁草茶者均給予很高的評價,更增強了楊國顯擴大種植規模的信心。記者11日在一處憂遁草種植基地偶遇幾位旅居五指山的黑龍江遊客,今年51歲的于向前告訴記者,他喝了半年憂遁草茶,“感覺很舒服,三高也有明顯改善。”
楊國顯告訴記者,他打算在今年1000畝的基礎上,3年內發展到5000畝,年產值達到3億元,讓憂遁草產業惠及更多山區農戶。
“五指山區是生態核心保護區,不能砍樹,耕地有限,農民要致富,只能發展特色農業。”五指山市農業局副局長李保華說,近年來,五指山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扶持發展熱帶花卉、茶葉、牛大力、憂遁草、五指山野山雞、五指山小黃牛等特色農產品,從市場反饋看,這些品種都將是促農增收的“潛力股”。
“每年6月份是南藥益智的收獲季節,大批收購商到農村搶購,幹果70元/公斤,供不應求。”五指山金光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明金告訴記者。然而,這些特色農產品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市場份額不大或者種植面積較小等問題。王明金認為,“特色農產品只有打出品牌,才能真正走出五指山,只有越做越大,農民的脫貧致富才有實實在在的保障。”
王運雄等山區群眾表示,憂遁草讓他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要走好走穩致富路,一方面要扶持企業進一步擴大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還要扶持農民發展更多特色農產品,把市場風險降到最低。(完)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