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鄧俐 實習生龔曉晶 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萬里之外的巴西里約奧運會就要開幕了。而在重慶永川,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會好似提前點燃了人們在這個夏天對體育的激情。
7月29日,首屆重慶市農民水果採收運動會在永川黃瓜山舉行。前一夜的雷雨交加將藍藍的天空,遠處的青山洗滌得更加清透明亮。讓一切看起來都充滿了生氣。上午8時,運動會開幕式在黃瓜山廣場正式開始。
首屆重慶市農民水果採收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此次農民水果採收運動會,有來自重慶35個區縣,共37支參賽隊伍148人參加比賽。群眾體育的農民運動員,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而運動會的另一焦點,就是黃瓜山的“鎮山之寶”——黃花梨。
梨園競賽一爭勝負
“各就位——預備——開始!”裁判一聲令下之際,來自江津區石門鎮李家村的參賽選手黃長秋對面前約1.8米的黃花梨樹開始了猛烈地“攻勢”。瞄位置,摸大小,輕摘梨,剝外袋,丟筐中……動作一氣呵成。在梨樹成蔭的園子里,同時還有15位選手也和黃長秋一樣,在梨樹下一伸一屈地忙碌著。
黃花梨採收現場
在問到為什麼黃花梨外面要套一紙袋,在一旁的裁判員朱亮解釋,給黃花梨從小套上紙袋,既可以讓梨形長得更飽滿好看,又可以使梨子不受農藥害蟲的影響。
8分鐘很快就過了,黃長秋面前的兩棵梨樹上已不見累累碩果。他和裁判一同將滿載的梨筐抬出梨園。“哎呀,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採70斤,沒想到60斤都沒有!沒關係,重在參與咯!”已被汗水浸透上衣的黃長秋笑著自嘲道。
“不過這梨子是的確是好吃。”說罷,他隨手拿起一個黃花梨,一口咬了下去,雪白的梨汁即刻從深黃色的梨皮上流出。
雖有驕陽炙烤,卻擋不住附近居民作為觀眾的吶喊助威;即使大汗淋漓,也無法熄滅運動員的速度與激情。
緊張激烈的團體接力賽
後面一項比賽是更加激烈的團體接力賽,擔著50斤重的兩筐梨,3人接力,跑過700米的黃瓜山基地長廊。比賽開始前,各支隊伍都在起點處試著梨筐的重量,商量奔跑的節奏,分析交接時的姿勢。歡笑聲此起彼伏,回蕩在梨園間。
村上種梨發家致富
“從7月中旬開始,我們的黃瓜山梨就成熟了,歡迎大家來吃梨。”既是運動會志願者隊組織人,又是現場觀眾的黃瓜村村長,今年57歲的劉意祚向大夥發出盛情邀請。他1988年入村,在黃瓜村一呆就是近30年。是實實在在的鄉村歲月讓他見證了黃瓜山的日子是如何一天天紅火起來的。
“有女不嫁上坡,紅苕打爛鐵鍋”這是黃瓜村20年前的模樣。在1998年開始種植黃瓜山梨之前,黃瓜村以種植水稻為主。然而,“十年九幹”的自然條件讓需要豐富水資源的水稻種植業越來越艱難。村子要活下去,要發展,該怎麼辦?于是,種植梨樹成了一條的“救村之道”。
運動會活動組織周密
“黃瓜村現在大概有6萬畝的梨樹,一畝地能產2噸梨左右。”劉村長介紹道,為了這次的水果採收運動會,他幾天前就帶領村民們進梨園去採摘新鮮的梨子作為運動會的道具。“希望這次運動會能作為一個好的平臺,把我們黃瓜山梨的名聲傳播出去。”
借梨帶動鄉村旅遊
三月賞花,七月採果。
黃瓜山不僅要將梨送出去,還要把人引進來。在村里居住了三十多年的村民郭坤英感嘆到,現在來村里旅遊的人們越來越多了。“這幾年村里的農家樂越修越多,越修越好了,大家來黃瓜山有得玩、有得吃、也有得住了。”
郭阿姨在自家地里種植了幾百顆梨樹,她說,黃瓜山梨有很多的不同的品種,有黃花梨,黃冠梨等等,不同品種的梨價格也不一樣。來村里旅遊的人們都喜歡帶些特產回去,趁著旅遊旺季的時候,她也可以賣些梨賺點錢。
採收運動會吸引了眾多隊伍參賽
“我是真真切切感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精神面貌也好了起來。”劉村長反復說了幾遍這句話,他表示,希望黃瓜山梨的特色發展,能夠帶動黃瓜村的旅遊經濟,他的眼神透露著欣喜與堅韌。
走在八月的黃瓜山,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梨的香甜。運動員們擔著梨筐小心翼翼地碎步小跑著,手護著筐口謹防梨子從筐里滾落。這貼著“豐”字竹筐里裝滿的,人們肩上擔著的,不僅是一種可口的水果,更是黃瓜村的寶貝,黃瓜村的致富經。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