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到2020年 重慶市將建成高山蔬菜基地40萬畝

2016年08月02日 14:43 來源:重慶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位于巫溪縣紅池壩的高山蔬菜基地,青山綠樹環抱,產區儼然景區。

  近年來,武隆、巫溪、酉陽、黔江等區縣積極將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向高山地區推進,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去年全市高山蔬菜常年基地面積達30萬畝,比2010年翻了1倍多。此外,高山產區以蓮白、大白菜、白蘿卜“三大白”為主的品種格局也在扭轉,番茄、四季豆、辣椒、油麥菜、水白菜、黃瓜、茄子、荷蘭豆等品種正逐漸增多。

  武隆縣雙河鄉木根村村民賀樹華以前每年要種植10多畝蓮白,一年下來只賺2萬元。近兩年,他在專家的指導下調整蔬菜品種,每年靠種植6畝番茄就收入8萬多元。

  “隨著高山蔬菜品種結構調整和技術更新步伐的加快,農民收益也大大提高。過去一年種植一季蓮白,畝收益2000元,現在一年可種植三季萵筍,畝收益高的,可達2萬元。”市農委總農藝師劉保國說,農民在田間的務工收入也提高了,以前每天30元,現在每天多則能掙上百元。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是重慶市貧困區縣集中的地區,同時,這些地方高山資源富集,生態環境優越,特別適宜發展優質高山蔬菜。加之高山蔬菜生產期短、見效較快、帶動性強、經濟效益顯著,是貧困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是重慶市脫貧攻堅中重要的產業支撐。”劉保國表示,各區縣將結合自身的優勢條件,扎實推進包括高山產區在內的保供蔬菜基地建設,同時依托各級科研院校和農技推廣體係開展實用技術指導、培訓和研發推廣,不斷豐富重慶市高山蔬菜新品種信息資源庫,並大力扶持高山蔬菜生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菜大戶、蔬菜農場等經營主體,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