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重慶綦江:“安穩”人最幸福

2016年08月08日 08:47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 鄧俐 實習生 陳雨

  紅磚灰牆裙,白牆青瓦頂,還有板栗色柱子搭配米黃色牆體,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小洋樓,錯落有致地點綴在集市上和山林間。房檐上的石雕和平鴿,或飛翔或靜臥,格外安寧祥和,卻又生機勃勃。幹凈平整的道路綿延數公里,路邊綠化帶里格桑花在細雨中隨風搖曳,別有一番風味。這是記者7月19日在位于重慶和貴州交界處,素有綦江區“南大門”之稱的安穩鎮看到的景象。

  2004年渝黔高速公路通車之前,穿境而過、北起內蒙古、南至廣西的210國道讓安穩鎮南來北往的客流不斷、商賈雲集。鼎盛時期,僅崇河村就有旅店、農家樂70余家,有崇山峻嶺中的“不夜城”之稱。隨著渝黔高速公路通車,鎮內210國道沿線小店一間間關閉,小鎮開始落寞。如何盡快適應變遷,重聚人氣,成為當務之急。

  今年年初,安穩鎮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對210國道沿線的房屋進行統一風貌改造,再次吸引了過往遊客。與此同時,鎮政府結合當地傳統特色美食“羊肉湯鍋”,招商引資建成了“安穩羊肉美食村”,還與周圍石壕花壩露營節、響馬河漂流、貴州堯龍山避暑遊等進行聯動,將安穩特色美食和地方旅遊結合,促進當地農旅、商旅的融合發展。安穩鎮的美麗新風貌,給村民們帶來了幸福新生活。

  余小紅:養山羊支撐一家七口人,生活有了新希望

  今年34歲的安穩鎮觀音村村民余小紅是村里的貧困戶,上有兩位老人,下有三個小孩。余小紅的父母年事已高,已經完全喪失勞動力。最小的孩子還在吃奶。為了能夠負擔家里的日常開銷,他遠走廣東,輾轉于各個建築工地。

  常年的辛苦勞作,換來的是一身病痛。“我患有骨質增生,經常腰桿痛,嚴重的時候都直不起腰來,所以也沒辦法出去工地上下苦力了。”2013年底,余小紅就回家開始嘗試養羊,當時養羊的錢也僅僅能貼補家用。堅持了一年多,並沒有讓家里的生活有很大起色。

  余小紅告訴記者,就在他和妻子開始發愁,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新的機遇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村里要搞羊肉美食村,羊肉需求量增大,我可以養更多的羊,這樣的話日子就會好過一些了。”他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到去年底家里已經小有盈余。“鎮里組織美麗鄉村建設,出錢把我們家的房子改造成了紅磚房,家里添了新的家用電器,感覺生活更有盼頭了”。

  蔣代全:建起山羊養殖場,幾經波折終致富

  遠遠就看見河邊的山坡上有一片玉米地,中間圍著一個上下兩層樓的圈舍,里面時不時還傳來幾聲“咩,咩,咩”。走近一看,這里果然是個山羊養殖場。羊圈門口還堆著洋蒿、茅草、魚腥草等各種山羊的美味佳肴,場主蔣代全正在給自己的羊寶貝們喂玉米。看到這麼多人一下出現在圈門口,嚇得小羊羔們都往蔣代全的身後躲。

  今年 38歲的蔣代全,是安穩鎮觀音村的村民,2012年開始養羊,“開始萌生養羊的想法是在網上看到山東有人通過養羊發家致富,還專門去學習經驗。隨後我放棄了在廣州7年的工作,帶著打工攢下的17萬塊錢,回到家里開始幹起來。結果由于技術沒學到位,買來的羊基本全軍覆沒,17萬元的血汗錢最終血本無歸。”蔣代全說,就在他準備放棄的時候,鎮上畜牧所的領導得知他的情況後,主動來到他家座談。“他們鼓勵我繼續幹,給我提供技術指導,並且幫我重新修繕了廠房。”

  靠著從親戚那兒借來的5萬元和父母資助的4萬多元,蔣代全重新開始了養羊之路。這一次羊是養大了,但是有一條暢通的銷路,才是通過養羊發家致富的關鍵。蔣代全在重慶、貴陽、溪水等地挨家挨戶的找羊肉經營戶。“一次不行去兩次,兩次不行去三次,只要我的羊品質好,就一定能有出路。”功夫不負有心人,蔣代全現在已經有了13家定點合作商戶,去年實現純收入22萬元。

  文光吉:用心經營百年老店,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說到安穩鎮的羊肉店,不得不提的是始于晚清時期的百年老店——文羊莊。其獨特的烹飪技巧,贏得過往客商的親睞,顧客盈門、生意火爆。如今這家百年老店的店主文光吉,傳承了祖輩高超的烹飪技巧,生意越做越好。“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來往客人增多,現在店里生意比以前更好了。7月初新店開張,僅這家新店就能同時容納 160余人用餐。預計今年賺個300萬元是沒問題的。”

  文光吉還主動帶領周圍的村民發家致富。文羊莊所有的羊肉都在周圍的村社收購,公羊的收購價格每斤高出市場價1元錢,母羊的收購價格每斤高出市場價5毛錢。“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所以我有義務讓這兒的人日子過得更好。看到鄉親們把日子都過好了,我也覺得很幸福。”文光吉說。

  除了收購村民的山羊外,文光吉還在店員的挑選上下功夫。“在我店里打工的基本家里都比較貧困,我給他們每個月2000塊錢工資,還管吃住,為的就是讓他們能拿更多的錢回去,補貼家用。”

  王健:“黨員的使命感,讓我在鄉村扎根二十年”

  記者採訪過程中,無論是去羊圈、進農戶家,還是去羊肉店,安穩鎮黨委書記王健一直陪伴著。他話不多,但是總在關鍵的時候及時給我們補充信息,並在我們提出採訪要求的時候,及時打電話溝通安排。

  王健今年40歲,1997年參加工作。“大學畢業後,我就在基層鄉鎮工作,快二十年了。”去年7月,王健來到安穩鎮,履職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設安穩鎮的羊肉村,用羊肉產業作為推動村民致富的引擎,以此實現全鎮的脫貧攻堅。“我和鎮上的其他幹部一起走街串戶,進行摸底調查,了解村民和商戶們的看法,目的是發動全鎮人的力量讓扶貧走對路。”

  長達半年的走訪,讓王健堅定了自己的想法。2016年伊始,安穩鎮羊肉村開始進入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我們將以‘安穩羊肉湯鍋’特色餐飲為突破口,培育以安穩山羊為主的養殖、屠宰、冷鏈、銷售、餐飲產業鏈條,努力把山羊培育成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同時,我們還將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村民們的生活環境,以此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安穩鎮休閒旅遊,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

  “我的妻子和小孩都在綦江,每年能陪他們的時間還不到3個月。選擇在鄉村扎根是因為我對農村非常有感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讓村民們日子過得好一點。村民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王健說。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