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貴州:“生態問責”融入綠水青山

2016年08月08日 08:5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社貴陽8月7日電( 新華社記者胡星、汪軍)抓住“關鍵少數”、構建司法體係……近年來貴州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牢牢抓住責任追究,為領導幹部戴上環保“緊箍咒”,給生態執法“鑲牙”,將“生態問責”融入綠水青山之中。

  今年3月,貴州省嚴肅處理了在黔南州獨山縣違規使用林地建設高爾夫球場案件中負有責任的領導人。黔南州政府副州長、獨山縣委書記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被免去副州長職務;時任獨山縣政府副縣長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在此之前,貴州省林業部門發現銅仁市松桃縣存在嚴重違法佔用林地和採伐林木情況。銅仁市紀檢監察部門“重拳出擊”,對28名黨政幹部進行了問責處理,相關人員受到行政記過、行政警告、停職等處理。

  這兩起案件的30名黨政幹部,是貴州省在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中,被“生態問責”的責任對象。抓住“關鍵少數”,成為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之舉。

  記者從貴州省委組織部了解到,貴州省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體係建設,于2015年出臺了《貴州省林業生態紅線保護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和《貴州省生態環境損害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明確了問責對象、情形、方式等內容,構建了問責制度的基本框架。

  據貴州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貴州“生態問責”將領導幹部作為責任追究的重點對象,“劍指”領導幹部在生態環境管理保護以及生態環境損害事故中存在的失職瀆職行為。同時,在荔波縣和赤水市2個試點地區開展對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工作,一批領導幹部受到免職降職等處理。

  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中,貴州省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職能集約、功能完善、銜接緊密、運轉高效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體係,司法力量強力介入生態領域。

  貴州省仁懷市是全國重要的白酒產區,白酒企業廢水污染是當地最大的工業污染源。前幾年白酒市場行情較好時,個別企業排污肆無忌憚。因為治理成本遠遠高于處罰成本,“爽快”交罰款,回去繼續排污情況時有發生。仁懷市環保局局長蘇傑告訴記者,對于生態環境違法案件,長期以來多以行政措施予以處罰,且處罰力量偏弱,容易形成生態違法“耐藥性”。

  針對相關情況,貴州省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成立公、檢、法、司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專門機構。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貴州省人民檢察院和貴州省公安廳成立專門機構,集中管轄處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案件,市、縣兩級陸續成立專門機構。

  據統計,2015年貴州省各級法院共審結生態環保案件3901件,較2013年增長152%。其中,一批環保公益訴訟案件引起廣泛關注。“司法介入為環境保護裝上了‘牙齒’。”蘇傑說,基層環保執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執法剛性得到增強,環保執法不再是環保局唱“獨角戲”局面。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