駃浦鵝的一副鵝肝重達900多克,舉世罕見;一只攸州麻鴨,年產蛋多達250個……歷經成千上萬年馴養、進化,湘產水禽地方良種彌足珍貴。
駃浦鵝、酃縣白鵝、武岡銅鵝、道州灰鵝、臨武鴨、攸州麻鴨——帶著濃鬱湖湘特色的6個水禽地方良種,相繼被農業部列入《中國畜禽品種資源名錄》。記者8月5日從省畜牧水產局獲悉,按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標準,這些鵝鴨地方良種,都建立了省級以上資源保種場,保護純正血緣和遺傳基因。
省畜牧水產局局長袁延文介紹,與豬、牛、羊、雞不同,湖南水禽飼養主要是地方品種,6個水禽地方良種的飼養量,就佔到了全省家禽總飼養量的1/4,這在全國都少見。上半年全省鵝鴨出欄8000萬羽,產值達50億元。
湖南水禽“呱呱叫”。臨武鴨與武岡銅鵝的養殖,按“公司+協會+農戶”或者“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對接;攸州麻鴨、道州灰鵝探索“稻田養鴨”、“鴨魚共育”和“麻園養鵝”等生態養殖方式,有效提升了水禽產品品質和檔次。
龍頭企業舞活產業鏈。舜華鴨業年銷售額過10億元,居全國地方鴨品種開發前茅。福來喜鵝業、萬家鵝業、和翔鴨業通過發展“互聯網+”,把水禽加工成休閒、香辣、糖果等係列食品,暢銷全國。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