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記者在全市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會上獲悉,2011年以來,我市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已完成181萬畝。
“誰來種地”是現代農業面臨的現實問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就是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立項,把土地由“零”變“整”規模開發,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係,解決一家一戶想幹又幹不了的農業發展問題。而所謂創新投融資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指業主建設高標準農田,銀行貸款支持,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全程全額貼息或給予一定補助。
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11年至2020年,全市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任務797萬畝,目前,已完成181萬畝。如果按照每畝1500元投資計算,還需投入資金92億元。按照當前年度財政資金的增幅,資金需求差額有40多億元。為此,按照國家農發辦和市政府部署,市農綜辦扎實推進創新投融資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吸引金融資金、社會資金等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爭取全面完成規劃目標任務。
今年5月18日,全市創新投融資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第一單,重慶銀行發放的960萬元貸款正式落地潼南。6月,全市又有11個項目通過立項評審,申請融資額度總計2.13億元,其中向銀行貸款1.54億元,完成建設高標準農田3.8萬畝。
此次推進會上,市農綜辦將2016年創新投融資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貸款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37個區縣,貸款資金指導性計劃為6億元。市農綜辦主任唐雙福透露,“十三五”時期,3家國有銀行給予重慶創新投融資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的授信額度為360億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