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西部汽車展暨特色產品推介會上展出的臨高特色產品。
臨高蜜柚。
在剛剛結束的首屆西部汽車展暨特色產品推介會上,臨高特色農業發展讓人刮目相看:29家上規模的農業公司亮相,特色品牌農產品擺滿兩個標準展區。在參展的四個西部市縣中,臨高農業公司數量最多、佔據的展區面積最大。
品牌農業是海南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全省各市縣都在全力推進。地處海南西北角的臨高,不喊口號,埋頭苦幹,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特色品牌農業悄然崛起。
例如全省香蕉種植大縣,以前很少有人想到臨高,但現在,臨高的香蕉種植已經突破8萬畝,在全省各市縣位列第一。
臨高縣委書記李江華說:“經過幾年的摸索,臨高農業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環保、綠色、生態的原則,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熱帶高效特色農業品牌,讓土地產出效益最大化,讓農民持續增收。”
特色農業讓土地發揮最大效益
紅心蜜柚是市場新寵。近年來,臨高天地人生態農業公司迅速跟進,在臨高大面積推廣種植。走進該公司千畝紅心蜜柚種植基地,蒼翠蔥蘢的柚子樹隨風搖擺,猶如綠浪翻滾,一顆顆金黃的柚子懸挂其間,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讓人看到豐收的希望。
“今年是第三年挂果,成色一年比一年好,已經有多家大型品牌銷售商看中,產品直供一線大城市消費市場。”天地人紅心柚子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由于臨高的氣候環境優越,柚子成熟比內地提前,上市早,搶佔先機,收益非常好。
據悉,近年來,臨高按照土地產出效益最大化原則,確立了區域主導產業,有序調減糖蔗種植面積,突出發展香蕉、蜜柚、瓜菜等特色、高效、綠色農業,特別是2015年以來,臨高提出每個鎮完成500畝以上退蔗改種任務,計劃三年內退蔗改種達到5萬畝,主要發展種桑養蠶7000畝、檳榔1.5萬畝、福橙6000畝、菠蘿蜜2000畝、南藥3000畝、芋心5000畝、油茶樹2000畝等。
此外,臨高還發展冬季瓜菜種植面積15.1萬畝,總產量31萬噸,總產值7.98億元;香蕉種植面積突破8萬畝,總產量突破20萬噸,年總產值超過5億元。
引進龍頭企業發展品牌農業
“臨高既是知名的海洋漁業大縣,也是傳統農業大縣,這里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條件適宜各類作物生長,尤其熱帶特色農產品,在臨高可以實現高產高品質。”臨高縣農業局局長符魏翰介紹,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臨高,曾盛產糧食、瓜菜、糖蔗、花生、芝麻等,傳統熱帶作物有橡膠、胡椒、香茅、咖啡等。
近年來,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打造品牌農業示范種植基地,臨高創新思路,加速推進。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引進農業龍頭企業,例如按照省農業廳要求,組織申報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香蕉標準化基地8000畝;落實海南高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600畝紅蜜柚產業化項目;建設海南瓊紡桑蠶發展有限公司標準化桑蠶基地500畝……使臨高涌現出一批知名農業企業,特別是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全省香蕉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品質最好的香蕉龍頭企業,將臨高種植的香蕉打進國內外市場。
“引進龍頭企業有幾個方面的考量:一是可以為臨高帶來先進的種植理念和技術,改變小農時代傳統狹隘守舊的思維,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另一方面,龍頭企業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在完善水利灌溉基礎設施方面,比零散的農戶更有優勢;此外,企業對接市場,可以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臨高縣縣長曹文表示,臨高在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還充分利用“公司+農民”“公司+合作社+農民”等多種模式,從而發揮企業的輻射帶動效益。
目前,臨高已經建成香蕉、木瓜、紅心蜜柚、長壽五糧、多文空心菜、種桑養蠶等多個農業品牌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香蕉新種3.5萬畝,面積達到8.5萬畝;柚子新種0.54萬畝,面積達到1.74萬畝;桑樹新種0.08萬畝,面積達到0.18萬畝。富羅鄉地瓜和富羅鄉芋頭種植1.5萬畝,菠蘿新種0.41萬畝,面積達到0.61萬畝。無公害基地組織申報5個,達到17個,組織申報和舍水芹、東英芋頭、紅心蜜柚、蓮霧、菠蘿等5個品牌商標注冊。
特色農業促進“三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品牌的同時,臨高還推進了“美麗鄉村”的建設,把休閒農業基地、標準化示范園、畜禽規模化健康養殖小區與美麗鄉村創建結合起來,實施綜合創建工程,重點創建了博厚五堯等5個“美麗鄉村”,創建天地人等3個休閒農業基地。與此同時,積極推廣沼氣、養殖小區、種養基地“三位一體”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新增農村沼氣池用戶400戶,新增養殖小區沼氣池9個,大型農村沼氣池1個。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特色品牌農業發展的最終目標。近年來,臨高連續推出多項政策,強化特色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效應,如《關于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徵收的意見》《臨高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扶持補貼辦法》《臨高縣品牌農業發展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臨高縣農業發展風險資金管理辦法》《臨高縣災後恢復生產小額貸款貼息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加快特色農業發展,確保農民可持續增收。
去年,臨高投入2000萬元建立現代農業發展資金、農業發展貼息貸款資金、農業發展風險資金等3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扶持資金,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用活惠農補貼政策,實施糧食綜合直補2633萬元、良種良苗563萬元;直補購機惠民525.520萬元,直接拉動社會投入資金1624.754萬元,完成679臺的購機補貼任務,受益農戶574戶。發放畜牧良種公豬補貼資金41.915萬元,發放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90萬元。
“農業路子走對了,農民就富了,農民富了農村就變樣了。”曹文表示,未來臨高將加大調減甘蔗種植面積,力爭今年退蔗改種2萬畝,加快熱帶特色優勢品牌農業發展,同時,要利用“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加快農業電商化步伐,讓臨高特色品牌農業發展搭上互聯網快車。
[責任編輯:王亞靜]